這次圍攻錦州城,滿清是八旗總動員,牛錄額真馬佳顏和白豬都被抽調到圍困錦州的部隊中。而馬佳顏就給白豬配發了戰馬、盔甲和兵器,完全把他當成了旗丁看待,並且讓他負責所有自己的包衣,使得白豬也成為了包衣的一個小頭目。
當皇太極趕至錦州以後,熟知寧錦一帶地理形勢的皇太極果然沿著長嶺山脈繞到了洪承疇的背後,在十九日,於鬆山西側的戚家堡紮營。
第二天皇太極就命令士兵在明軍身後挖掘了三道深八尺、寬丈餘的大壕,對洪承疇的十五萬大軍實行了反包圍,並且切斷了明軍的糧草補給線。同時,他還派其弟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率軍攻擊筆架山,奪取了明軍屯集在那裏的十二堆糧食。
皇太極這幾個有力的軍事行動使得本來還算有一點士氣的明軍一下子蒙了頭,將士們人心惶惶,戰鬥意誌立時下降到冰點。洪承疇好像也沒想到清軍的援師來得這樣快,而且一來就繞到自己的背後,隻得集中全力先對付身後之敵,希望能重新打通運輸線,奪回軍糧。
二十一日,明軍對皇太極的營地發起攻擊,雖然兵力占優勢,卻沒有取勝,有些將領見到清軍中皇太極的黃蓋,知道是皇太極來到軍中,竟然還沒有交鋒就潰退下來。
“你這犢子養的,見到了皇太極的黃蓋腿都嚇軟了,連上去撒泡尿都不敢,有什麼臉來說我啊?”
“你又怎麼樣?都打到壕溝邊上了,連派人填溝都做不到。又不是讓你填,你手中的刀是吃草的?砍幾個腦袋就能逼著兵丁上前了,就是把他們的屍體填進去也行!真是豬腦袋。”
“你倆別嘈嘈了。筆架山那裏怎麼回事?放群羊在那裏也可以擋韃子一陣,怎麼會被韃子打下來呢?”
“草!也別說筆架山了,韃子挖壕溝的動靜都發現不了,長嶺那麵又是怎麼回事?……”
……
二十一日晚,洪承疇的中軍大帳內是一片嘈雜,各路明軍總兵是相互指責,吵到最後,眾人之間也有了些火氣,竟然用話語有舍到洪承疇的無能。被清軍一截了後路,一斷了糧道,洪承疇那高大的形象是轟然坍塌,這時候的明軍中就陷入了一片混亂。
吳世恭躲在大帳的角落中暗自打量著,他發現洪承疇的臉色是越來越青。到了最後,洪承疇終於按捺不住大拍了一下大案,這巨響聲終於讓大帳內暫時恢複了安靜。
“都吵些什麼?都吵些什麼?”眼見著洪承疇的額頭和脖子上青筋都爆出,臉色也是青裏透紅。洪承疇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壓抑住火氣,放低音調說道:“諸位立誓報效朝廷,目前正是機會。雖然糧盡被圍,應告明吏卒,守亦死,不戰亦死,若戰或可求生。我決心孤注一擲,明日望諸君盡全力破敵。”
洪承疇的一番話,終於使得大帳內恢複了正常的氣氛,而明軍也終於開始了緊急軍事會議。首先當然討論下一步的作戰方向。因為軍中存糧頂多夠維持三天,所以幾乎所有的將領都主張先撤回寧遠,再圖長策。
張若麒和馬紹愉也同意這個意見。其實即使決意撤兵,也必須先突破清軍在西側的戰線,因而總難免要有一番大戰。所以洪承疇最終決定第二天傾全軍進行一場決戰。
但是這次決戰就要拚老命了,而且將會決定明軍撤退的順序。毫無疑問,先鋒和斷後的兩支部隊最危險,所以一說到這裏,大帳內是一片安靜,都不願意做那出頭鳥。
吳世恭也保持著沉默,不過他眼角觀察到洪承疇不斷地在注視著自己,忍不住在心中長歎一聲,首先打破了沉默:“督師大人!末將不才,就做個先鋒吧!”
這話一說,讓洪承疇的臉色頓時緩和了下來,而大帳內凝固的氣氛也緩和了不少。這最麻煩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一個了。
“好好好!本督知長敬素來忠勇無雙,必會馬到成功。本督也不能虧待,來來,你有何要求盡管提。”洪承疇微笑道。
“無他,多給騾馬,多給麻袋即可。”吳世恭說道。要通過壕溝,必定要先填埋,而用騾馬馱著裝滿土石的麻袋,就可大大地提高速度,所以吳世恭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可!”(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