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不斷出錯遭夜襲(1 / 2)

這次的夜襲確實大膽,譚泰勢必要先突破明軍大營周圍的明暗哨,翻越過壕溝、營柵欄等障礙,並進入到人數占有絕對優勢的明軍大營中去作戰。

因此,萬一被明軍發現,譚泰的夜襲部隊就將要陷入明軍的重圍。就算是被發現的早,順利地撤退了,可是這麼一折騰,卻讓譚泰的夜襲部隊完全就沒有休息。如果在明天發生明軍、清軍的決戰,這夜襲的一千五百騎都沒體力進行戰鬥,平白地損失了戰鬥力。

但是豪格還是選擇了相信譚泰,因為他知道譚泰不是個魯莽的人。唯一豪格擔心的是譚泰的安全,因為豪格絕對忍受不了像譚泰這樣的絕對心腹的損失。於是他就向譚泰暗示:讓那巴率領那支夜襲的部隊就行了。

而譚泰其人,是清軍高級將領中罕見的舉止溫文、說話細聲之人。可作為一名巴圖魯,他又怎麼會接受豪格的建議呢?所以譚泰裝作沒聽懂豪格的暗示,依然在二更天,率領著一千五百清軍,一人雙騎,向著明軍的大營飛馳而去。

而在這一路上,譚泰和他的親兵們就飛馳在最前麵。夜色是伸手不見五指,根本沒什麼亮光,雖然清軍對關外的每一寸土地都很熟悉,可是他們畢竟不可能把每一個小溝、每一顆樹木都記清楚,在黑暗中很容易在高速中陷入溝中、撞到樹上,所以譚泰就身先士卒地飛馳在最前麵,不斷地探察著道路,不讓夜襲清軍的大隊人馬遇上什麼危險。

直到離明軍大營七、八裏路,夜襲的清軍才停止了腳步。他們已經不能夠再靠近了,否則地麵的震動將會引起明軍的注意,所以譚泰就在這裏留下了二百人看守馬匹。其餘的兵丁就拉著那匹沒有乘騎過的空馬,開始了最後一段路程。

而這天明軍正好前行到離前方軍堡二十裏處,雖然離軍堡很近,可明軍也沒有放鬆警惕,五支部隊就排了個梅花狀營盤,而洪承疇的中軍就處在各營盤的中間。

因為離軍堡很近,雖然譚泰的夜襲部隊都是馬包蹄、人銜木,可是他們依然需要通過軍堡與邊上一片樹林之間的縫隙,所以很容易被軍堡內的明軍發現。

而且軍堡內的明軍確實發現了這支清軍,可他們即不敢出堡襲擊這支清軍。也不敢派人出堡向明軍大營報信,隻是在軍堡上,向著大營的方向不斷地揮舞著火把,希望引起大營的注意。但一來距離太遠;二來因為有前方軍堡的防備,大營中值夜的兵丁沒注意。所以他們並沒有發現軍堡上火把的異動。因此,明軍也失去了一個最好的預防機會。

對於這條“狹縫”的重要性。洪承疇也不是視而不見。哪一個將領都可以看出它是清軍至明軍大營之間的一條通道。所以洪承疇也在此處要求。最前麵的遼東總兵劉肇基部和援剿總兵左光先部做好巡邏、安排好哨位。

可是洪承疇並不知道,也是因為劉肇基和左光先都盲信了軍堡的作用,這兩支部隊又有些相互扯皮,所以都認為對方的部隊在這條狹縫內有著哨位,其實最終誰都沒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