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軍還可以衝過清軍的阻截,把糧草、補給運送到了錦州城,其實這也算是一場大勝了。所以知兵事的高起潛並沒苛求洪承疇去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
因此,洪承疇最終還是在軍議中確定了明軍行動的總方略,那就是一個字——穩!絕不分兵、絕不冒進,就是一步一個腳印,依托前方的一個個軍堡做掩護,逐漸地靠近錦州城。
“吳總兵!”吳世恭突然聽到身後有人在叫,他轉身一看,原來是同樣出了總督衙門的遼東總兵劉肇基,“待會兒吳總兵是否有空?到寒舍盤桓幾句?在下已備薄酒,就想結識你這位河間大捷的英豪了。”
“客氣!客氣!”吳世恭連忙拱手向劉肇基行禮,“今日要趁著時辰還夠,到軍需那裏領用糧餉,可能沒時間。劉總兵!明日如何?”
在今天軍議結束之前,洪承疇給了吳世恭和劉肇基手令,讓他們到山海關內軍需處領用糧草、補給。而吳世恭生怕軍需那裏出什麼幺蛾子,就想趁熱打鐵把這些糧草、補給領回大營。但是領用以後,總該招待軍需一頓,所以吳世恭隻能暫時謝絕劉肇基的好意了。
“領糧餉又何必急?方才見督師對吳總兵關愛有加,軍需絕不會為此刁難,吳總兵等上一天又如何?”劉肇基依然是相當熱情。因為此次就是他和汝寧軍結伴去往寧遠,所以劉肇基也想加深與吳世恭的關係。
“那不太好吧!做這事總是手快有,手慢無!”吳世恭笑道。
“手快有?手慢無?”劉肇基對吳世恭的現代詞語一時間有些不很習慣,不過他很快從字麵上的意思明白了吳世恭的說法。於是劉肇基立刻樂出聲道:“哈哈——!吳總兵真是詼諧!沒關係,咱們遼東從來沒發生什麼缺糧餉的事!”
“真的如此?”吳世恭有些難以置信。他穿越到大明朝已經這麼多年了,還出來沒遇上朝廷爽爽快快支付糧餉的,所以對劉肇基的說法有些將信將疑。
“絕對如此!遼東一直是大軍集結之處,雖然對駐軍、衛所有些扣克,但絕不敢怠慢要打仗的戰兵。要不然,誰會為朝廷賣命啊?”劉肇基回答道。
劉肇基所說的倒是實情。因為要與精悍的清軍打仗,對遼東的糧餉供應向來就是優先。雖然像以前馬文龍這種旁係的軍將和遼東衛所軍戶可能供應不全,但是對戰兵向來是敞開供應。尤其是以前因為缺糧餉導致過薊遼總督被嘩變士兵俘虜、自殺事件以後,朝廷是更不敢為難這些將要與清軍作戰的部隊了。
既然如此,吳世恭倒也有興趣與劉肇基多聊上幾句,於是他又問道:“那劉總兵,在下還有一處為難想請教。這次在下帶來的輔兵、戰馬太多,軍需處領用的糧草總有些不足。劉總兵是本地人,知否哪處可買上一些糧草?”
這次在朝廷調令中,是征調汝寧軍的七千人馬,而馬匹也是以一千匹來計算的。而依照明朝的規矩,出征的部隊不管人數有多少,都將以調令上的人馬數為準供應糧草。如果帶的人太多,那就要帶兵的將領自己想辦法解決了。
而汝寧軍此次出動了一萬七千人,馬匹更是超過了一萬匹。尤其是馬匹的草料,那一匹馬需要的分量足以相當於三至五個人,所以汝寧軍的糧草供應相當緊張。
雖然洪承疇確實很照顧吳世恭,在他的手令中,給予了汝寧軍一萬人的半年軍餉,再給予了一萬人一個月的糧食、二千匹馬一個月的草料,可這些都不滿汝寧軍所需的半數。
所以吳世恭就想要使用攜帶的銀兩購買上一批,補充糧草的供應,再增加軍中的儲存。可這人生地不熟的,根本不知道去哪裏購買這麼多的糧草,因此趁著這機會,就想請教常駐本地的劉肇基。
“那吳總兵所需多少?如果少量,在下軍中可勻出一些。”劉肇基客氣道。
“糧五千石,草料五十萬束。”(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