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哈丹巴特爾這種蒙古的青皮無賴還不如漢人的青皮無賴,他根本就不怎麼敢得罪漢人,往往一位明軍的兵丁就敢作弄這位大明的指揮僉事取樂。而哈丹巴特爾隻是在不斷地突破自己的無恥下限。所以到了現在,他在明軍中的名聲完全是臭了。
但另外有一點,哈丹巴特爾對在關城內居住的蒙古人倒也很關心。他所得的錢財大多數都用到了這些窮苦的蒙古人的身上,所以那些蒙古人也奉其為首領。
而在今天,哈丹巴特爾聽聞又有一位客軍的總兵來到山海關,他就想到吳世恭這裏來碰碰運氣。萬一吳世恭相信了他,讓他賣出去幾個編出來的假情報,那哈丹巴特爾又可以混過一段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可吳世恭並不知道哈丹巴特爾的齷蹉心思。在他看來,一位軍中同僚的拜訪,總要有個基本的禮貌。於是常秋就很知趣地先行回避,而吳世恭也整理好了衣冠,從椅子上站立了起來,等候著哈丹巴特爾的進來。
可是一見到進門的哈丹巴特爾,吳世恭就瞪大了眼珠。倒也不是哈丹巴特爾衣冠不整,他那套四品的武官官袍雖然破舊,但也收拾得相當幹淨;也不是哈丹巴特爾外表邋遢,他除了滿臉的大胡子以外,整個人倒也清潔,沒有蒙古人那種很重的體味。可就是他進來的動作卻十分小家子氣了,鬼頭鬼腦的顯得是特別的猥瑣,一點兒也沒有官員的形象。
但人不可貌相,吳世恭也不能顯露出看不起的神情,於是他還是很客氣地拱手行禮道:“哈大人!本官初到遼東,還需各位同僚幫襯,今日得見大人。真是三生有幸!”
沒想到哈丹巴特爾根本沒回禮,或者說,根本沒按照他的身份回個正常的禮,他立刻跪倒在地,在吳世恭的目瞪口呆中,“咚咚咚”地磕了三個響頭,接著操著一口流利的遼東口音官話,大著嗓子說道:“下官拜見大人,祝大人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快些起來!快些起來!”吳世恭被哈丹巴特爾的超常規禮節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他連忙招呼四周道:“快給哈大人看座,上茶!”
得到了哈丹巴特爾的尊重,也別管他是否真情假意,吳世恭的心中總是有些舒暢,於是他對哈丹巴特爾的態度也和藹了起來。
在倆人開始交談以後。吳世恭突然發現了哈丹巴特爾十分健談。在稍稍熟悉以後,哈丹巴特爾就口若懸河、不帶停頓地說了近半個時辰的話。也不要說。他說的那些話吳世恭也挺愛聽。因為哈丹巴特爾正是說起了關外的風土人情。
其實哈丹巴特爾是說熟了這番話的,他是靠嘴皮子吃飯的,沒那功夫哪裏去蒙騙不熟悉他底細的客軍軍將呢?而他的這番話也重點包括了三個方麵:
首先當然是胡吹哈丹巴特爾的“親身經曆”,反正是一場場大戰他都參與,而在大戰中,他往往是重要角色。都是一位位明軍主帥的得力助手,而那些戰爭場景,哈丹巴特爾也說的是動蕩起伏、扣人心弦,就是要給吳世恭一個哈丹巴特爾是位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而且很重要的將領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