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明白以後,吳世恭就更加驚訝了,他與常秋是首次見麵,應該是交淺言淺。可常秋卻像是老朋友一樣毫不隱瞞,好像一點兒也不怕吳世恭是位“正直”和“堅持原則”的朝廷官員。更不怕吳世恭會當場翻臉。
而趁著吳世恭不注意,常秋偷偷地低眼打量了一下吳世恭的臉色。發現吳世恭是神色自若,他才暗自放下了心。
作為一名在遼東獨掌大盤的商行掌櫃。作為一名能夠把關係伸到遼東高層官員,會把自己的宅院借給總兵的地方商人,常秋說的每句話肯定是有用意的,他絕對不會在與吳世恭的第一次交談中胡說八道的。
之所以如此,常秋就是要試探吳世恭對此種違禁的關內外生意的態度,想要進一步拉攏與吳世恭的關係。
雖然知道常秋的熱情有些過分,但吳世恭也不會費什麼氣力去猜測,常秋到底動的是什麼心機?畢竟他倆的地位相差得也太懸殊了一些,吳世恭根本不可能被常秋所左右。
於是吳世恭就接著問道:“本官在這裏就先謝過常先生。常先生所言,很多都是軍中事務,外人並不能所知。而常先生能坦誠相告,足見常先生是位遼東通啊!
其實吳世恭是在婉轉地問:常秋是怎麼知道這麼多的軍中機密的。
沒想到常秋依然毫不在意地擺手道:“大帥過譽了。關外是蠻荒之地,行商的商隊總會宿營在軍堡中,知曉這些並不出奇。而且小的告知大帥的,在關城內也並不是秘密,大帥隻要派人在城內打聽,完全就可知曉,小的無非是先行告知一二罷了。”
今天的吳世恭驚訝的次數太多了,所以聽了這話之後也有些麻木。如果按照常秋的說法,這些軍中的機密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那明軍這方還有什麼機密可言呢?滿清那裏隻要派來幾名密探,根本就不需要冒險到軍中探察,就可從民間了解到明軍的一切,那麼明軍可真的是成了一個篩子。
如果是這樣的話,一方透明、一方保密,這仗可就難打了。可是看到了常秋視若平常的態度,吳世恭就知道明軍這方根本對這種情況已經是習以為常,那戰場的保密看起來也難以扭轉,畢竟吳世恭隻是一個帶兵的總兵,並不是指揮遼東明軍的統帥,他的手還伸不到這麼長,根本不可能去抓軍中的保密。
而常秋看到吳世恭在出神,他覺得應該到了趁熱打鐵的時候,於是他接著笑道:“大帥!宅子中的奴仆可能不合大帥的心意。小的正好有一位女兒在身邊,從小賢淑聰明,溫柔解人,是否現在就送她進宅子,讓她到大帥身邊服侍?”(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