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麼說,汝寧軍總算是達到了此次出兵的目的,所以今天的吳世恭在內宅就一直露著笑臉。而本來吳世恭就一直對妻子兒女的脾氣很好,現在看到吳世恭這麼高興,於是內宅中就歡笑聲不斷,
所以在晚飯的時候,內宅裏就上演夫人們的保留節目了。一句話:諷刺挖苦吳世恭,就是要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吳世恭的囧樣上。吳世恭當然對這種玩笑話不以為然,他本來就皮厚。不過他也不會自曝其短,去和十幾位嘰嘰喳喳的夫人鬥嘴。
隻是到了晚餐結束以後,吳世恭把諷刺挖苦最厲害的繡竹一把抓過,拖進了她的房內。之後在繡竹一番虛情假意地抵抗以後,吳世恭的XX欲終於得逞。
反正也是老夫老妻了,倆人相當知根知底。可沒做了一會兒,繡竹一會兒說:雙胞胎兒子怎麼怎麼調皮;一會兒說:內宅裏的夫人們怎麼怎麼樣。簡直就是個話癆,不斷地打斷了吳世恭的興致。
吳世恭心中氣啊!這女人怎麼到了這時候還這麼三心二意?這不是蔑視自己的戰鬥力嗎?於是一番鏖戰,終於把繡竹製伏。
可是躺下休息以後,繡竹又開始了嘮叨:“少爺!您現在都不要奴婢服侍了,天天讓那秀兒圍在你身邊。她有什麼好?又沒有收房做了您的妾,卻連孩子都給你養下來了。還不安心做個如夫人,一天到晚圍著您轉,一看就是個狐媚子,和她那個主子一樣。”
吳世恭是閉著眼裝睡,他心想道:“讓繡竹你多休息休息還不好?怎麼吵著鬧著要做丫鬟?再說,平日裏繡竹你也一直圍著孩子在操心。根本難得在自己麵前出現,那裏找得到你這個姑奶奶啊!”不過吳世恭也不會加入內宅中的勾心鬥角,所以這時候的他也隻能夠裝聾作啞了。
“怎麼不說話了?”繡竹生氣地推了推吳世恭,“少爺你就偏心。其他姐妹都有幾個孩子了,就奴婢隻有一次。您不疼奴婢了。”
吳世恭已經被繡竹的魔音煩不過了,他再也裝不了睡,轉身抱住了繡竹,歎氣道:“可你本事大啊!一次就生倆。少爺今晚就再努力一把,讓你生個三胞胎。”
……
這女人多還是真麻煩啊!
崇禎十二年九月初六,楊嗣昌離京。在京的大小官員出城隆重送行。楊嗣昌也絲毫不敢怠慢,一路疾行,僅用二十多天就趕到了圍剿的大本營襄陽。下車伊始,他就立即召集所部文武官員會議軍事,一麵著手整頓軍紀。一麵加強襄陽的城防。
楊嗣昌根據崇禎皇帝的指示,把圍剿重點放在對付張獻忠上。但認為以往分兵各進。很難給敵人以重創,因此決定在軍中設置大將,集中軍權。於是他在初到襄陽的時候就上疏建議任命左良玉為“平賊將軍”,“總統諸部,聽其指揮,共臣謀畫。轉行調度”。甚至把左良玉比作唐代平定藩鎮的名將李愬,說自己雖不敢以那時的良相裴度自居,左良玉卻與李愬相差不遠。
而在這時候,崇禎皇帝為了加強指揮力量。已經預備調餘子璉為統一指揮河南、湖廣兩省明軍的副督師,調劉元彬為監軍,要把這兩位有著軍事才能的官員和太監都調了過去。
可是接到了楊嗣昌的奏章以後,他立刻改了主意,對楊嗣昌的要求全部照準。充分體現了對楊嗣昌的支持和信任
其實楊嗣昌提拔一個武將作總統諸部的統帥,也是針對當時軍製的弊端而作的安排。不提左良玉這個人選是否合適,但這一行為其實稱得上是對症下藥。
明代自中期以來,向來是文貴武賤,指揮作戰的大帥全部任用文臣。一個不帶侍郎銜的巡撫通常本官是僉都禦史,隻有四品,但麾下往往是武職一品銜的總兵官們被呼來喝去,如同廝役走卒。
文官大帥位尊權重,手下卻沒有自己的部隊。帶兵的將領們受製於督撫,雖是製度決定的,心中不見得都服氣。因而臨陣作戰時督撫大帥們經常指揮不靈。
而朝廷也並不真的重視這些沒有真正實力的光杆司令,輕易進退任免,被罷官殺頭的多是這一類總督、巡撫。將帥分離,權實不符,實在是造成明末各個戰場調度失機,指揮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楊嗣昌就是要以武將統兵,就是想打破這種局麵。
另一方麵,明朝的軍事建置基於一種消極分散防禦的戰略,全國的軍隊分散在上百個司令部裏,統稱為“標”。每一位將帥,上至總督(包括總理、督師)、巡撫,下至總兵、獨立帶隊的副將甚至參將,都有一個自己的標,多則一兩萬人,少則千數人,將帥們真正指揮得動的就是標下這支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