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吳世恭當然就被無視了。因為吳世恭與上至崇禎皇帝,下到地方官員的關係都很惡劣,所以對待吳世恭的軍功,朝廷就是一副漠視的態度。所以導致了對汝寧軍的不宣傳、不獎賞。在明末這種信息傳播很閉塞的情況下,朝野人士當然就不怎麼了解汝寧軍的情況。
所以左良玉的軍事才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不過他還有其他的一些優點。比如:馭下很有手段,使得其他明軍軍將願意聽從左良玉的指揮。當然,他馭下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有財大家發,縱容部下搶掠地方。所以左良玉的部下是滿意了,地方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另外,左良玉為人也很講義氣。比如:當年侯恂是第一個把他由偏裨提拔為大將的人,所以他對侯恂就始終極為尊重。前兩年,侯恂在戶部尚書任上被罷官逮捕入獄,雖然那時候左良玉未和吳世恭一起上奏說情,但左良玉卻仍然同侯家保持密切的關係,行軍至侯恂的家鄉歸德府的時候,他也破例不搶掠騷擾。
因此,當熊文燦懇求左良玉出兵後,左良玉也不拖泥帶水,立刻就是出兵。既然熊文燦糧餉的供應傾斜於左良玉,那左良玉就為熊文燦出力。在這點上,左良玉還是做到恩怨分明的。
當然,左良玉帶著這一萬多人馬也是有著自信的。自從崇禎六年他被提升為援剿總兵官時,時年僅三十二歲的左良玉,他的部眾也由原先的二千人馬人增加到萬餘人。
而在這幾年的征戰中,當時在中原和西北同農民軍作戰的各鎮總兵官先後有幾十個,但大多碌碌無為,或是戰場失利被殺,或是被朝廷撤職懲辦,唯有左良玉一枝獨秀,始終保持著實力和體麵。
左良玉本人也是驍勇體健,雖然不識字,卻很有心機,也很能團結手下的將士。朝廷的兵餉總是不足,他就隨處縱兵大掠,這點在上文也介紹過了。反正各地的百姓甚至鄉紳對於左軍都又恨又怕。當時民間口號說,“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左良玉軍所過之處,真是像用篦子梳頭一樣,把地方搶劫的幹幹淨淨。尤其他也很懂得保存實力,遇到太強硬的敵人就遠遠避開,拒不執行上司的命令,督、撫和朝廷卻拿他沒有辦法。
所以在經過了這六、七年的剿寇後,他已經集中了一批強兵悍將,經常自行其是,實際上已經開始逐漸地軍閥化了。與吳世恭不同的是,吳世恭的汝寧軍是沒有朝廷支持的軍閥化,而左良玉則是有朝廷支持的軍閥化。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左良玉就很有些驕傲,他也不了解張獻忠、羅汝才等農民軍已經通過休整,恢複、增強了實力,所以他認為自己帶上這一萬多人馬已經是足夠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