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不提兩軍主力的調兵遣將,先來看書墨占領的那座小山吧!
雖然兩軍的指揮官都不約而同地把書墨占領的小山給無視了,可就在此時,這個山頭卻突然爆發了激戰。
當張亮的漢軍旗兵丁和朝鮮火銃手依靠灌木和山石的掩護,成散兵狀摸上了山頭,他們確實取得了奇效,清軍離山頂書墨的部隊也是越來越近了。
畢竟隻有半個晚上的時間,書墨部不可能完全情理幹淨山上的灌木、雜草,所以給了這些清軍兵丁很多的藏身之處。
雖然汝寧軍火銃的齊射依然給清軍兵丁大量的傷亡,但是因為清軍分布得比較分散,造成傷亡都是獨立的,所以對這些清軍兵丁的威懾也是下降了許多,讓他們在自我感覺火銃的威脅也小了許多。因此,這些清軍就能夠忍受住這樣的傷亡依然前進了。
看著自己的兵丁逐漸地接近山頂,在山腳觀戰的張亮也是相當激動。在他看來,隻要自己的兵丁再接近一點,之後忍受住火銃的一輪射擊,一鼓作氣衝進山上的明軍部隊裏,那些隻有膽子在遠處放放火器的明軍,肯定就會崩潰的。
可就在這時候,山頂上的汝寧軍突然停止了火銃的發射。這些火銃手全部退到了山背,之後六門一磅炮直接來了個霰彈齊射,雖然這次霰彈齊射的效果不怎麼樣,但把衝在最前麵的清軍兵丁都壓趴在了地上。
緊接著,山頂處冒出了一隊汝寧軍,他們的人數是四百名,排列成了二十乘二十的方陣,在一聲呐喊後,這個方陣直接向山腳下衝了下來。
而且這些汝寧軍的兵丁中。起碼有近百名士兵穿著甲。這甲也不是皮甲、棉甲,清一色的都是鐵甲。而且這鐵甲也不是大明的環臂鐵甲或者鱗甲什麼的,看著就像是幾片鐵皮拚起來的鐵桶,一副很結實的摸樣,那些士兵們頭上都是帶著頭盔,那頭盔看起來也是鐵的。整一個鋼鐵戰士的模樣。這樣的防禦,看著就讓人心寒,這還打什麼啊?
書墨當然不認為隻靠火器就能夠守住這個山頭,他早就把八百名長槍手和斧槍手分為兩隊,分別由這個步兵團的正副團長率領。就是要準備在這種時候進行反衝鋒。
而這次帶隊的是步兵團的團副,他站在方陣的右前角,一揚手中的斧槍,意氣風發地高喊道:“兄弟們,衝!”接著整個方陣小跑著。向著山腳就衝了下來。一邊跑,那些兵丁們還在齊聲低喝。這實際上就起到了戰時鼓號聲的作用。不過也為這小方陣增添了一股凜然的氣勢。
而那些漢軍旗和朝鮮火銃手根本沒想到汝寧軍會主動出擊。就是反擊的火銃也沒打上幾槍,因為這些人大多數還都在地上趴著呢。等到那些人剛剛反應了過來,汝寧軍的方陣已經衝鋒到了清軍的陣中。
所以說,成也散兵,潰也散兵。漢軍旗和朝鮮火銃手根本就無法列成陣形抵抗,直麵方陣的清兵。麵對的起碼就是七、八個槍尖,不用說抵抗了,連逃跑都不能,因為汝寧軍從上而下的衝鋒速度太快了。
有些附近的朝鮮火銃手還能打上幾槍。可是形成不了齊射,火銃的威力也就忽略不計。再說,前幾排的汝寧軍都是身著鐵甲,他們隻要把頭低下,接著聽到一陣“叮叮當當”的作響,基本上都是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