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多爾袞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汝寧軍沒有再做動作,他這才放下了心,肯定了這是汝寧軍隨意的動作,並不是看穿了自己的作戰意圖。於是多爾袞大聲下令道:“傳令下去!準備好了的就立刻依計行事,別再拖延了!”
清軍的騎兵開始排成很零散的隊形,鋪開著向前行進著。而且越走越疏散展開,漸漸的已經是對整個汝寧軍的陣型形成了一個半包圍狀。不過清軍騎兵散兵線的距離是特別遙遠,基本上離汝寧軍有著六、七百步的距離,使得汝寧軍的火炮勉強夠得到,但發射以後又打不到清軍幾騎,所以發射火炮也十分浪費,反正是個很難過的距離。
而且清軍騎兵還不時遊弋出自己的散兵線,那些騎兵在馬上尖叫大喊、揮動兵器,極盡挑釁之事,可就是不往汝寧軍火銃的射程內衝鋒。
而且那道騎兵散兵線也形成了一道牆,阻擋住了汝寧軍的視線。這樣一來,就使得汝寧軍搞不清清軍衝鋒的方向,這樣懸而未發的威脅,反而給人的威懾更大,雖然還是沒有戰鬥,但戰場上緊張的氣氛已經濃鬱到了極點。
突然戰場的西側傳來了一陣清軍的呐喊聲,所有汝寧軍將士的注意力立刻都被吸引往了西側。炮手準備好了火炮;火銃手在托架上架上了火銃;其餘的兵丁也都緊抓住了手中的兵器。可是等了好一會兒,西側的呐喊聲卻逐漸地偃旗息鼓了。
還沒等汝寧軍搞明白這方向的狀況,突然,中路和東側的結合部又傳來了同樣的呐喊聲。於是汝寧軍將士的注意力又轉向了這個方向,他們以為剛才清軍的叫喊聲是聲東擊西了。
果然,一隊清軍騎兵衝出了這個方向的散兵線,汝寧軍再次準備,要打退這裏的清軍騎兵衝陣,可是那些騎兵沒跑幾步,卻都收住了韁繩,一轉身,又退回到散兵線後麵去了。
“那麼韃子在搞些什麼啊?”赫飛身邊的一名軍官有些莫名其妙。
“管他搞什麼!傳令下去:把眼都睜圓一些,哪裏衝過來韃子哪裏負責,韃子搞得再花俏也沒用,無非是水來土掩罷了。”赫飛答道。
赫飛他們也不知道,清軍的這個動作不僅僅是拖延時間,而且要在中路和西側的結合部顯示存在感。他們就是要告訴汝寧軍:如果在漢軍旗和三順王攻打小山頭的時候,萬一汝寧軍派出了援軍,那麼這支援軍就要時刻防備清軍的這支騎兵衝陣。
可是赫飛的話音剛落,清軍東側又發出了一陣呐喊,那裏的散兵線立刻讓出了一個大空檔,一輛輛櫓車被推了出來,它們在陣前整理隊列,二十幾輛櫓車緩緩地排列成一排對齊,然後後麵的櫓車也是出來,同樣是一排排的對齊。直到形成了五、六排,清軍才開始緩緩推動,推向了書墨占領的小山頭的方向。
“韃子是去吳統領那裏。大人,我們是否要去支援?”一名軍官詢問赫飛道。
赫飛觀察了一會兒,笑著搖了搖頭,道:“去書烏龜那裏的韃子最多五、六千,書烏龜那裏沒什麼危險。平時演習的時候,書烏龜讓我們吃盡了苦頭,現在也該讓韃子嚐嚐這種味道了。”赫飛的話立刻引起了一陣笑聲。
對於清軍來說,書墨占領的那個小山頭威脅不小,隻要在這小山頭架上火炮,就可以覆蓋山頭附近的區域,使得清軍難以在這裏通過。
但是從防禦來說,其實這個小山頭的位置不佳,它比較靠近清軍那邊,深入到了清軍的陣線內,而且麵對清軍的方向還是個緩坡。
更不利的是,汝寧軍救援起來也有很多困難。不提路程較遠,隻說如果派出救援部隊,就很有可能要與清軍在山頭上發生混戰,這就不利於汝寧軍發揮火器的優勢了,也將陷入了消耗戰,這對人少的汝寧軍這一方肯定是吃虧的,所以除非是書墨陷入絕境,赫飛是絕對不會派出援軍的。
赫飛是對書墨的烏龜殼有著絕對的信心,可這時候的書墨可是冒著虛汗呢。好不容易從山上淺土層收集起來的一些土,隻夠給火炮做好掩體,根本沒辦法在自己的部隊前壘砌土牆,書墨也隻能夠與攻山的清軍直接戰鬥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