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決定作戰(1 / 2)

二月初一,汝寧軍大營中。

“我們的探子已經在六處遇上了韃子探哨,還有四個該回來的探子沒回來。據回報,他們遇上韃子的地點應該是這裏,這裏……”李三河拿著一枝炭筆在一張地圖上比劃著,給吳世恭和帳中的軍官們介紹著偵察的情況。

吳世恭緊皺著眉,仔細地盯著地圖。他知道,那些沒回來的探子基本上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可是現在也不是傷感的時候,吳世恭需要馬上做出一個決定:是戰,還是退。

“以小隊,不!以兩個小隊為單位,向東再派出偵騎。而且探察的距離再深入十裏,先確定是否真的遇上了韃子的主力。”李三河一說完,吳世恭首先命令道。

深入探察的目的就是,試探一下是否會提高遇上清軍探子的機率。一般在哪個方向遇上的機率高,清軍探子的密度大,那麼這個方向就是清軍主力的方向。

而且以兩個小隊為單位的偵察,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利用人數優勢捕俘,以獲取更多的情報。而且汝寧軍的兩小隊偵察是前後十裏左右各放置一個小隊的,如果驟遇清軍大隊人馬,後麵的那個小隊還有時間可以及時逃脫,向本軍回報偵察的情況。

李三河向他的副手使了一個眼色,讓他馬上出帳把吳世恭的命令傳達下去。接著李三河又稟告道:“小人也已經在大軍前沿廣布探哨,保證不讓韃子探子靠近我軍前沿三十裏的範圍。”

“妹夫!咱們可是孤軍!你真想和韃子打上一仗啊?我們才一萬七,他們可有五、六萬,就是妹夫的兵好,最多也就是一比一吧!依我看,還是先向後避讓。韃子現在帶著這麼多的百姓、牲畜。怎麼樣也不會來追趕,我們先相安無事,再找機會與小股的韃子打上一仗吧!”一旁的李祿勸說道。

“我們不能退,難道你以為現在的韃子押送著人口和牲畜,還會分兵嗎?他們巴不得我們與他們相安無事呢。”吳世恭一下子揭穿了李祿想要避戰的想法,“再說,韃子也抽不出這麼多人,要押送幾十萬百姓呢,怎麼樣也牽製了他們一、兩萬,能夠與我們作戰的最多三萬出頭。人數也不是那麼誇張的。”

“可就是這樣,人數也是我們的兩倍!勝算微乎其微啊!”話語間,李祿就有些急了。

吳世恭看了一圈帳內的軍官,看到有些人的目光有些閃爍不定,知道持有李祿的想法的人很多。於是他立刻提高聲調,大吼道:“蒙童進學堂。學的第一行字就是:我們汝寧軍都是最優秀的兒郎。護衛的就是華夏衣冠。你們以為這話真的就是騙騙小孩的嗎?連華夏的百姓都護衛不了,還護衛衣冠?騙鬼吧!”

“是的!我們的人數是比韃子少,還有其他的種種困難,可是做什麼事沒困難啊?今天我們找個理由退讓一次,明天再找個理由退讓一次,到了最後。我們退無可退了怎麼辦?難道退到天涯海角去跳海啊?想一想崖山吧!幾萬人跳海是很有骨氣,可我吳世恭絕對不願意去做那窮途末路的人。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汝寧軍可能連打仗的勇氣都沒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