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汝寧軍再次北征(1 / 2)

崇禎十一年十月十七日,汝寧軍大營,吳府書房中。

“哎——!兵到用時方恨少啊!”麵對著又召集起來的幕僚,吳世恭忍不住長歎道。

“長敬!此次又是何人來信啊?”鄧啟帆的問話引來了一陣大笑。

“是曹州劉鶴洲。”吳世恭也樂出了聲,“他要我軍沿運河行軍,與其相互照應,護送其至通州大營。”

“這不是把我們的行軍時間給打亂了嗎?我們拖延越久,韃子越發猖狂,就怕朝廷那裏責難啊!”薛永利立刻皺起了眉頭。

自從汝州餘子璉、南陽李祿相繼來信以後,汝寧軍出兵的計劃和調兵的方案一變改變,把負責軍令司的薛永利搞得煩不勝煩,所以他對劉澤清的來信有著本能的反感。

“劉鶴洲那裏難以拒絕啊!”知道薛永利的不快,於是吳世恭笑著解釋道,“劉鶴洲那裏二萬魯兵與歸德隔運河相望,與其交好很為重要,萬一有變,最低要其保持中立。哎——!汝寧軍所在的四戰之地太過麻煩了。”

“其實此事倒也非壞事,晚些去京師總是好的。”一旁的張之恒插嘴道。

張之恒的話引起了眾人一陣點頭。在前幾天剛接到勤王詔令時,汝寧軍的高層曾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去是一定要去的,但是去的時間確實越晚越好。

因為現在的吳世恭與朝廷的關係已經產生了隙縫,所以汝寧軍如果抗詔不遵,那就立刻把矛盾激化了。而去勤王,起碼也維持住了雙方的關係,也不會讓朝廷首先把目光指向自己。

但是汝寧軍也不想去首當其衝。清軍剛入關,正是氣勢正旺的時候。如果汝寧軍與其發生激戰,最好的結果也是兩敗俱傷。萬一慘敗,更有可能是萬劫不複。所以汝寧軍準備讓其他明軍先消耗掉清軍的一部分實力,等其撤退時,再尾隨追擊,爭取占上一些便宜。

而現在沿著運河行軍,正好有理由可以拖延一些時間,其實是符合汝寧軍共識的。

“可朝廷那裏又如何分說?”薛永利又提出給疑問。

“一事不煩二主,還是讓葉監軍上奏吧!”吳世恭答道,“還是以防陝匪的理由。”

這倒也不是汝寧軍在尋找的借口。張獻忠、羅汝才他們的投降地點也太靠近汝寧了。雖然熊文燦是信誓滿滿,可汝寧軍上下一致認為這些農民軍是在詐降。再加上餘子璉又把汝州這個包袱扔給了吳世恭,所以汝寧軍需要重新安排兵力。

周巡的南陽軍一點兒也不能夠動。因為餘子璉和李祿的離開,他要防禦南陽至汝州這麼廣大的地區,兵力其實已經是捉襟見肘了。而且他的部隊還需要調駐防區。

而湖廣的薛勇和陶辛兩個鎮也不能動,他們要西防農民軍。東懾鳳陽、南京的官軍。生怕汝寧軍主力出動時,這些軍隊來個偷襲老巢。

而汝寧本部也要留下相當的軍隊,這次就留下了兩個協,由楊如鬆來指揮。而這一切,都需要進行適當的調動。如果調動沒有完成,吳世恭是不會放心把汝寧軍主力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