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都是不和(1 / 2)

麵對如此激烈的問話,楊嗣昌一開始還是比較冷靜的,他耐心地向盧象升解釋道:“嗣昌並未言撫。”

可盧象升還是不依不饒,他繼續質問道:“周元忠到彼處講款,數次來往,其事先由薊遼總督等人發起,最後受命於閣下,天下皆聞,誰可諱言?”

在這裏盧象升就有些死纏爛打了。拋開楊嗣昌“款和”的政策正確與否,他的連續質問,除了意氣用事以外,對當前的局麵可以說是毫無意義。

難道讓楊嗣昌自我承認錯誤,打自己的臉啊?難道楊嗣昌承認了錯誤以後,清軍就會出關啊?更不用說楊嗣昌當時“款和”的政策並不是真的要和滿清求和,而隻是權宜之計而已。

在這裏,又出現了一位比較有趣的人物,那就是盧象升提到的那位周元忠。

周元忠是個算卦的瞎子,過去行走江湖,曾多次到過遼東,在滿清的親貴讓薩滿跳大神之餘,還可以讓他算算命。而關門前線的將帥們因為害怕絞殺戰,不敢派出自己的精銳至前線偵察,所以他們苦於缺乏敵人的情報,就把周元忠發展成一個線人,以了解關外的情況,玩起了無間道。

當然,這事並沒有隱瞞朝廷,周元忠可能也是真心實意做密探的,所以周元忠這人就在兵部掛了號,而楊嗣昌就任兵部尚書以後,也很想通過這個難得的線索同清方取得某種接觸。

可是,由於崇禎皇帝態度堅決地反對“款和”,誰又敢擅自談判呢?何況以一個無官無職的瞎子算命先生的身份,又怎麼可能同清朝作正式接觸呢?所以盧象升所說的話明顯就是謠傳。

不過此件事件也相當可悲。大明朝竟然需要靠一個瞎子供情報、通聯絡,那已經是十分可悲了,可這事還可以用周元忠心存忠義。身殘誌不殘來自我麻醉。但是這種軍事機密還要被滿朝風傳,指摘非議,這每戰必敗的原因由此可見一斑。

聽了盧象升的話,楊嗣昌也十分惱火,他說道:“閣下是要以尚方劍置我於死了!”

盧象升毫不示弱地挖苦說:“既不去奔喪,又不能作戰,被殺的是我自己,哪裏還能殺人?”

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倆人根本沒有商議任何應付清軍入關的事宜,就不歡而散了。這倆人都是滿腹經綸之人。《將相和》的故事他們肯定也都知道。可是擱在他們自己身上,他們馬上都忘得一幹二淨了。

其實盧象升並不是心地狹隘、不以大局為重之人,但多年積累的朋黨之見和傳統的意識形態枷鎖束縛了他,使他不能看清形勢,所以無法與楊嗣昌勾通。

可是在回到昌平軍營後。盧象升靜心一想,覺得有些壞事了。畢竟是盧象升在前線打仗。他需要朝廷的竭力支援的。於是盧象升就給楊嗣昌寫了一封略表歉意的信。信中說道:“承蒙老年台(對楊的尊稱)眷顧,冒昧陳說,激烈忠懷,毫無隱諱。也是依仗老年台有聖賢之人品,不會怪我愚狂,因此情不自禁地剖心瀝膽相告。”……雲雲雲雲。

早知今日。那又何必當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