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盛京密議(2 / 2)

對這話,多爾袞倒不可以避而不答。他略微思索了一下,躬身道:“皇上,入關圍獵這事,讓豪格去就可以,實在是沒人……嶽托也算是忠謹可靠地。”

豪格是皇太極長子,欽定的繼承人。而嶽托是禮親王代善的兒子,更是皇太極的親信。皇太極不止一次說過:要把嶽托留給子孫用的。所以多爾袞推薦的這兩人怎麼樣也不會被皇太極抓住錯處。

“哈哈哈——!”皇太極再次大笑了起來,“豪格這孩子雖說會打仗,但他性子軟,壓不住這麼多大軍,還需你們這些叔伯多幫襯啊。嶽托雖然智勇雙全,可輩分畢竟太低,所以隻可為副帥,這次朕就準備在你們兄弟之中挑選一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實皇太極已經在為身後事布局了。他自己的兩黃旗當然無需擔心。多年的苦心經營,再加上有著絕對忠心的親信——索尼、鼇拜等幫襯,兩黃旗就是鐵板一塊。而豪格剛就任正藍旗旗主沒多久,也正是需要收攏人心,所以不能離國遠征。

這樣一算,皇太極這一脈就掌握了上三旗,再加上同盟禮親王代善的兩紅旗。就是鑲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保持中立,那也穩穩壓了一頭多爾袞的兩白旗。這還沒算上皇太極親掌的蒙八旗、漢八旗和三順王等漢軍呢。

為什麼不用嶽托呢?當然是因為他是禮親王代善的兒子。讚賞歸讚賞,但隱患卻不得不防。皇太極需要的是依附自己的兩紅旗,不是要讓兩紅旗做大。萬一嶽托立下了赫赫戰功,反而是兩白旗的多爾袞沒解決,又冒出來一個喧賓奪主的兩紅旗,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可是聽著皇太極的話,多爾袞的心也忍不住“砰砰”跳了起來。不像努爾哈赤在位的時候,因為當時的後金親貴都是出身於李成梁的遼東鐵騎,那些滿清的親貴總對大明朝有些懼怕,直到現在,連年歲較大的代善等親貴,說起明軍的時候,還有一種三年怕井繩的感覺。

可隨著遼東的一次次大捷,皇太極幾次入關的南侵,對現在年輕一輩的滿州八旗親貴來說,去關內猶如是去遊獵一般,根本沒有什麼風險,可收獲的卻是大批的奴隸、牲畜還有金銀,那好處簡直太大了。

而且誰去關內一次,回到滿州之後都是聲望大漲,被認為是俊彥豪傑,大清的棟梁,再加上旗內人口、牲畜、財物的暴漲,那真是名利雙收的大好事啊!

而且聽皇太極的口氣,好像是要任命自己為主帥,這讓多爾袞又怎麼不心動呢?雖然盡量壓抑住了自己的情緒,可多爾袞開口的時候也有些嗓音沙啞了:“那二哥德高望重、七哥……”

“哈哈哈——!”皇太極立刻大笑著揮揮手,打斷了多爾袞的話,“朕召十四弟來,就是要十四弟為主帥的。怎麼?十四弟想不想去啊?”

多爾袞毫不猶豫地離座跪下磕頭道:“臣弟肝腦塗地,願為皇上效死!”

看著多爾袞跪下磕頭,皇太極的臉上浮現出一抹玩味的笑容。入關的好處皇太極當然知道,多爾袞有什麼想法?皇太極當然也知道。可雖然如此,那入關也是柄雙刃劍,就看多爾袞有沒有本事玩起來了。

皇太極向身邊一招手,一名隨侍的太監立刻拿起了早就準備好的聖旨,大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任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欽此!”

當太監把聖旨交到多爾袞的手中時,多爾袞都感到自己的手在顫抖。皇太極仿佛知道多爾袞正在心潮澎湃,所以靜等了好一會兒,直等到多爾袞平息了情緒,才讓他再次坐下,與他商議起這次入關的作戰來。

“這幾年的攤子越鋪越大,咱們滿州的年景也不好,朕琢磨著,安排你領著人馬去關內走上一趟,再帶回些東西回來貼補貼補。咱們大清國還是窮啊!”

就是建了國,滿清還是改不了武裝強盜集團的蠻族本質。因此這個集團對自己成員的衡量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軍功有多少。可如今滿清周圍的蒙古部落、長城外的大明勢力、朝鮮等,都已經是被滿清武裝完全擊潰和打垮,所以這個武裝集團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戰爭可以提供軍功了,也沒有這麼多的地方可以去掠奪了,所以此次南征的首要目的當然就是搶掠。(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