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兩個商業集團就像現代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樣,誰也奈何不了誰,可近幾年,這兩個集團的天平開始傾斜了。尤其是到了現在,這傾斜的程度就越來越厲害了。
當然,那汪家肯定是一直死盯著競爭對手的,剛有苗頭,他們就開始尋找原因。一開始,汪家認為馬家的崛起是因為海貿。
其實在明末這時候,江南的工業和商業已經相當發達,已經出現了一定的生產過剩,因此,決定一個大商家衰亡的已經變成了誰能夠多搶占市場了。
因為通過吳世恭的關係交好了鄭芝龍,再加上吳世恭本人就有六艘海船,所以馬家的海貿出口量是大增。不要小看這幾艘海船,要知道,當時明朝至日本的黃金航線每年的船次也就是百艘出頭,而一艘船大明、日本跑個來回也就是兩、三個月時間,所以就可以看到馬家的海貿占有了多麼驚人的比例了。
因此汪家以為找到了原因,他們就立刻著手解決問題了。有錢能使鬼推磨,托關係找到了鄭家。而有送上門賺錢的機會,鄭芝龍肯定也不會拒絕。與吳世恭的關係再好,鄭芝龍的鄭家也是在商言商。
再說,在消滅了大海盜劉香以後,鄭家已經在遠東海麵上一支獨大,沒有了其他海盜的威脅,那海貿量也是逐年遞增,鄭家正好也需要一些貨源來填補空白了。
看起來汪家和馬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可是汪家卻驚恐地發現,雖然在海貿的出口量上,汪家已經逐漸地追趕上了馬家,但兩家的差距卻被拉得越來越大。
隻要是明眼人,就知道汪家找錯了原因,於是汪家發動了一切社會關係,去尋找馬家崛起的原因。很快的,汝寧那個小小的副將就出現在他們的麵前。
在這裏,就要介紹一下明朝的工商業市場。出口海貿重要嗎?當然很重要,但出口的基本上都是奢侈品,賺取的是暴利,而從明朝工商業的總比例來說,並不是最大。要知道,明末的時候,明朝的GDP占整個世界總GDP的七成,雖然統計的數據可能會有一些偏差,但明朝的GDP起碼占有全世界GDP的半壁江山。
這就可以看出,明末國內的市場有多麼的龐大了。而在國內市場中,南北兩京及其衍射地區,也占有了半壁江山,也是最重要的市場。而其餘的地區則是一些小市場了。
可汪家根本沒想到,就是這些小市場中的一個,卻造成了馬家的騰飛。而掌握這個小市場的人,卻並不是當地的文官,也不是本地的士紳,而是一位從來沒被汪家放在眼裏的本地武官。(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