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小小的彈藥(1 / 2)

崇禎皇帝對錢益謙的自辨是什麼態度呢?看都沒有看。因此可以看出,崇禎皇帝對於東林黨人和錢益謙本人的厭惡程度有多麼的深了。

這消息又傳到了詔獄裏的錢益謙耳裏。看起來朝廷的詔獄就象是個篩子,高牆什麼的,隱瞞不了任何消息。

不過這時候的錢益謙就急了,豬隊友幫忙沒有用,連自辨也沒有用,眼看著鬼頭刀就要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來了。沒辦法,組織不頂用,那就找老師。

錢益謙當時中進士的時候,錄取他的老師,就是東林黨前輩孫承宗。

孫承宗這人,三朝元老、文武全才、身為帝師、而且裏外的關係都不錯,更為難得的是,他還可以堅持住自己的原則。連當時權勢滔天的魏忠賢都拿他沒辦法。所以說,孫承宗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大臣的典範啊!

可是現在的孫承宗已經返鄉養老了好幾年,崇禎皇帝又與他有點心病,所以說話可能不好使了,甚至會在崇禎皇帝麵前起到反作用。

當然,錢益謙也知道這一點,他並不幻想孫承宗直接幫忙,隻是要另外一人賣給孫承宗麵子,讓他出麵相救自己。而那個人就是崇禎皇帝的親信,司禮監秉筆太監——曹化淳。

為什麼要找曹化淳呢?錢益謙和曹化淳有什麼關係呢?勉強說的上的,就是錢益謙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而這篇文章與曹化淳也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那篇是王安的《墓誌銘》。

因為當時與魏忠賢相鬥,所以王安就被豎立成為了一名好太監,而打倒魏忠賢以後,曹化淳這些太監就以王安的接班人自居。這首先就是政治正確的事。

而曹化淳可是貨真價實的王安的親信。我們把這關係捋一捋啊:因為錢益謙曾經幫王安寫過《墓誌銘》,而曹化淳是王安的親信,所以看在死人的麵子上,多少要幫點忙。外加他的老師孫承宗,麵子比較廣,托他出麵,還有點活人的麵子,死人活人雙管齊下,務必成功。

由此可見,官場上的關係網是無處不在啊!沒縫都有辦法鑽出一條縫出來啊!

本來曹化淳是存在著看戲的心態。欣賞著文官之間的狗咬狗,因為這不管太監什麼事。可是當錢益謙通過孫承宗相托過來後,他還是一口答應,準備幫忙。除了曹化淳那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身份可以與首輔溫體仁相抗衡以外,曹化淳幫忙的原因主要是三點:

第一就是有同情。明朝的太監都是在內書房學習過的。對於聖人教義的掌握和信仰也是比較根深蒂固的。因此,曹化淳比較同情東林黨的諸位君子;

第二就是有良心。出於對王安的感情。再加上感覺到溫體仁的趕盡殺絕太過分了一點。所以激起了曹化淳的良心;

第三就是不重視。曹化淳認為:殺人不過頭點地。為人留一線、他日好相見。政治鬥爭搞個你死我活的就沒意思了。

再說,曹化淳認為這是一件小事,又不是讓錢益謙複職,隻是讓錢益謙保命,憑著自己的麵子,首輔溫體仁肯定會相讓一二的。

於是曹化淳就開始動作了。也別說。他的能量確實相當大,活動了幾天,就派人傳給了錢益謙準確的口信:“可安心矣。”

這下子錢益謙總算是放心了。他開始打包裹準備出獄,認為這事已經是過去了。而曹化淳也以為自己搞定了這一切。可是偏偏事情又起波瀾。

溫體仁那人可是一位眼睛裏揉不得沙子的主。他本以為錢謙益必死,可沒想到過了幾天,竟然連曹化淳都折騰進來了,這樣下去,那事情可就黃了,既然幹了,那就一條道走到黑吧!於是溫體仁決定:連曹化淳一塊兒整。

這也要怪崇禎朝的那些大太監過於低調。象王承恩,他就醉心於在崇禎皇帝麵前獻媚,不怎麼管外朝的事。而曹化淳,無論其在執掌東廠的時候,還是作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他都遵循著無為而治的原則,所以連當時袁崇煥平台召見以後的對話,都沒打探到。或者說,打探到了也不到崇禎皇帝麵前搬弄是非。高起潛則更妙,他索性外出打仗去了。所以這麼一來,就給了溫體仁一種錯覺,那些大太監是不堪一擊的。

再加上溫體仁和曹化淳這對內外相之間肯定會為了權力發生爭執,所以溫體仁決定索性把曹化淳拉下馬,再次擴大自己的權勢。可這行為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形容了,隻能夠說溫體仁是相當愚蠢吧!

反正現在的溫體仁是自信滿滿,他開始了倒曹的行動了。首先,溫體仁先散布消息,說錢謙益跟曹化淳合夥,然後還找了個證人,讓他出麵,指證錢謙益給曹化淳行賄,最後為萬無一失,他還請了假。那意思就是說:在我請假期間,發生的任何事情,我既不知道,也不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