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餘子璉其實也是個很聰明的人,再加上他用心向吳世恭這個仇人學習,所以反而是他,把吳世恭的一切學了個皮毛。當然,在以前餘子璉學的這一切也沒有用武之地,並且餘子璉自己也不會承認,這一切是學自吳世恭這個仇人的。
而一到汝州,被放開手腳的餘子璉就要大展宏圖了。他首先就是要安定汝州地方,保障汝州不再給農民軍、亂匪和吳世恭的墾荒商行所侵擾。
首先就是事實上實行了汝寧府的三項法令;接著就是調用官倉和募集本地士紳的錢糧;最後就是編練本地民壯。
其實這三步曲本不出奇,之所以以前的官員不怎麼願意采用,就是因為方方麵麵的阻撓太多,這些官員害怕侵犯了那些地方官紳的利益而丟了自己的前程。
可是餘子璉已經不在乎了,他利用自己的鐵腕強行把這三步曲推行了下去。
而餘子璉也正好有著一些有利的地方:
因為農民軍幾次過境,而汝寧軍的墾荒商行也大肆侵占汝州南部的“無主地”,所以汝州本地官紳已經極沒有安全感,迫切的希望有位鐵腕、強勢的父母官出現;
而汝寧府成功的先例也傳到了汝州,使得那些反對聲也小了許多;
再加上餘子璉被吳世恭壓迫了五、六年了,他這次也是破罐子破摔了。萬一失敗,無非回鄉養老,與在汝寧軍壓迫下,在寧陵縣知縣崗位上忍氣吞聲也沒有什麼兩樣。可萬一成功,那餘子璉的手中就有了一支武裝,怎麼樣也會在這亂世中有了立足之本了,甚至在官場上還會升上一升。
一句話,就是吳世恭這個仇人把餘子璉的能量全部刺激出來了。
而餘子璉畢竟是汝州的最高官員,所以當他全力做事時,就顯得分外的雷厲風行,與當年吳世恭在歸德、汝寧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前進可不是同日而語的。
所以餘子璉很快就集中並募集了一批錢糧,接著招募、征發並從汝州地方的千戶所調用軍戶,很快就組織起一支一千三百多人的軍隊。
之後就學著汝寧軍練兵的方式訓練部隊了。雖然當年餘子璉隻是學了個皮毛,但不可否認,汝寧軍練兵的方式是當時明朝最先進的,就是這個皮毛,也把這一千三百人整合得有了樣子。再加上文官做事到底方便,多少從巡撫衙門和地方弄了些騾馬和兵器,所以這支軍隊倒是有模有樣了起來。而針鋒相對的,餘子璉就把這支軍隊命名為汝州軍。
接著餘子璉就時不待我般地以戰帶練起來了。二話不說,親自率領著這支部隊到汝州北部和西部剿滅亂匪和山匪去了。所以這次餘子璉倒是並不在汝州城。
可是因為供養汝州軍動用了很多錢糧,所以汝州城內的糧草就不多了,所以這次供應汝寧軍的糧草就有很大的不足。沒辦法,知州命令,所以燕兢也隻能夠硬著頭皮送過來了。
吳世恭聽完這番話,倒不禁為餘子璉那種可笑的賭氣舉動而感到有些好笑。雖然吳世恭也認為:山川司和軍情局沒報告汝寧軍身邊多出了這麼一支軍隊,肯定是有些失職。
可吳世恭並沒有什麼擔心。明顯的,餘子璉弄出來的這支軍隊就是一支雜牌軍嘛!戰鬥力最多比土匪強上一點,人數又不多,所以吳世恭根本也不會在意。
反而吳世恭感到在燕兢的話中,有意無意地顯出了他對餘子璉的怨氣。其實毫不奇怪,餘子璉鐵腕了,那麼一定會剝奪燕兢這個同知的權力。再加上總有些官紳在餘子璉的鐵腕下利益有所損失,所以這群汝州本地勢力就集中到了燕兢的身邊。
這新仇舊狠加在一起,使得現在的燕兢和餘子璉矛盾很深。所以當吳世恭這個人精一發現這個情況,就立刻象隻發現有縫雞蛋的蒼蠅般動作了。
吳世恭絕口不提以前毆打燕兢之事,反而象老朋友般的不斷示好,幾次下來,燕兢也恍然大悟,於是這倆人立刻忘記了以前的不愉快,為了一個共同的仇人坐到了一起。所以說,這政治上的事還是真奇妙啊!(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