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圍住了(1 / 2)

兩發六磅的炮彈並沒有給農民造反軍帶來多大的損傷。一發炮彈打到了水中,激起了衝天的浪花;另一發炮彈卻打在了岸邊,隻把幾名農民造反軍帶到了水裏。

可是受到了炮彈的威脅,渡河的農民造反軍頓時亂了,有李定國管著的那四座浮橋還好一些,隻要有人不聽話,就立刻拉出去斬首正法。另外的那七座浮橋可就亂啦!人們爭先恐後地上橋,推拉擠著的人群速度反而變得慢了,甚至有很多人都被擠到了河流中了。

所幸的是,這年代遠程的炮擊根本沒有炮具校準,炮兵也沒有什麼望遠鏡觀察著炮擊的情況,所以那兩門六磅的火炮也隻能夠估算著發射。至於是否會打到浮橋?那就要看農民造反軍的運氣了。

相對於六磅火炮的威脅,其餘的火炮就顯示出了殺傷力了。近十萬農民造反軍擁擠在一個長約三裏多,寬約二裏左右的河灘地,沒有什麼障礙來隱蔽,隻能夠冒著炮火往浮橋那裏逃了。

而汝寧軍的火炮就是集中射擊,哪裏的農民造反軍聚集在一起,就往哪裏射擊。除了最大限度地殺傷農民造反軍以外,就是要把聚集在一起的人全部擊散。

可是這時候的火炮製造質量就決定了火炮射擊的次數不能夠太多。為了防止高溫引起的火藥自燃,汝寧軍隻能夠增大火炮發射時間的間隔,讓火炮有多一些時間能夠冷卻。

可就是這樣,在二十幾輪炮擊以後,汝寧軍還是不得不中止了火炮的發射,而到了此時,火炮已經射擊了一個多時辰了。

也不是沒有農民造反軍想拔掉汝寧軍這個火炮陣地。可是那種無組織的進攻,遇上了外圍汝寧軍的嚴密防守,那隻是飛蛾撲火,凸顯那些農民造反軍愚蠢的武勇罷了。

而這時候,已經有四萬多的農民造反軍已經過了河。張獻忠把掃地王和太平王等首領召集在了一起,問道:“你們的老營人馬過河了沒有啊?”

掃地王還是垂頭喪氣地待在一邊一言不發,太平王回答道:“基本上都過來了。就是東西都丟在了河對岸,現在正忙著讓其他兵丁過河呢!”

張獻忠頓時有些急了,他大叫道:“那些沒用的人管他幹什麼啊?先把東西給拖過來。到了這時候你們還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我們老營的四萬多人就足夠了。隻要有錢有糧,哪裏拉不起一支人馬來啊?”

接著張獻忠又拍了拍掃地王的肩膀,說道:“兄弟也別泄氣,多少大風大浪我們都過來了,打到我們身邊隻剩下幾十人的時候也不是沒有。這人少了,反而我們靈活很多呢!”

……

長久的炮擊就是讓農民造反軍潰不成軍。接著就該騎兵上場了。

這次汝寧軍將把所有的騎兵都派上。除了騎兵軍團的兩個騎兵團作為衝鋒的主力以外。剛投誠的六百多騎兵、護衛吳世恭的大多數親兵和騎兵共七百多騎、臨時安裝上馬具的炮兵團和工兵團馱馬的客串騎兵一千一百多騎,都將成為後續的部隊投入戰鬥。

而到了這個時候,所有的騎兵也早就準備好他們的戰馬了。

吳世恭見到陶辛騎著馬也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立刻就皺起眉頭喝問道:“小辛子!你想到哪兒去啊?你的位置可是要護衛好我啊!”

吳世恭當然有著私心。打仗總有危險,萬一陶辛有個好歹,那小潔還不得傷心死啊?還是把這個臭小子安排在自己身邊放心啊。

沒想到陶辛回答道:“師傅!沒事!我已經長大了。可以打仗了。等這次回去,我還要讓我娘找您來提親呢。”

吳世恭是差點一口惡血噴出口。看著陶辛那嘴邊沒毛的樣子,吳世恭是氣的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標準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了。

而且現在親兵們還都圍在身邊,吳世恭的偏袒又不能夠做的太明顯。所以在考慮了一會兒以後,吳世恭擺擺手說道:“去吧!”接著又叮囑了一句:“自己小心點!”

騎兵們分成了左右兩個集團,就等著最後一輪炮擊的結束。老天爺也似乎要送給汝寧軍一個開門彩,一發六磅的炮彈恰巧擊中了一座浮橋,把整座橋砸成了兩截。

浮橋上的人馬紛紛落水,驚叫聲,呼救聲是此起彼伏。而農民造反軍渡河的隊伍也更亂了,後麵的人群蜂擁而上,推掉那些正在過河的大車,讓自己擠上橋。

維持秩序的農民造反軍連忙阻攔,可是紅了眼的人群是寸步不讓,當有名兵丁舉著刀想要威嚇這些人時,那些想要過橋的人就毫不猶豫地用手中的刀砍了過去,場麵一下子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