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月二十日攻克穎州以後,汝寧軍騎兵活動的範圍就限製在了鳳陽方向離穎州百裏左右的地區,給予了農民造反軍有限的壓力。
而在鳳陽狂歡了三天以後,探查到了有三路明軍將要趕到,農民造反軍按照吳世恭判斷的路線,南下想要渡過淮河攻打瀘州。
因為這次在鳳陽繳獲的騾馬數量很龐大,所以農民造反軍的行動也挺快,先鋒部隊在兩天時間內就趕到淮南段淮河邊上。
可是對於冬天渡河的大軍來說,現在的淮河是最難過的。如果是北方,那河麵完全冰凍住了,大軍隻要拉開行軍的距離,保證河麵中間的冰層不要破裂就可以了;如果是南方,那沒有冰麵的河流,無論是坐船還是架設浮橋,也完全可以渡河。
可是現在的淮河可不一樣。它靠岸的地方是有著冰層,可是河中間卻是浮冰和冰水,不能夠行船,隻能夠用很麻煩的方法架設浮橋渡河。
因此,當農民造反軍的先鋒剛到淮河邊,想搜集船隻架設浮橋的時候,早就在岸邊偵察的汝寧軍偵騎很快地就把消息傳遞回了穎州。
於是在正月二十四日,汝寧軍全軍一萬零三百人出發開往淮南。在白天正常行軍兩天時間後,在二十五日晚急行軍靠近離農民造反軍渡河點約三十裏的地方就地休整。
而農民造反軍在二十五日先鋒到達淮河後,花費了一整天的時間,於二十六日午後才陸續架設了十一條浮橋。
可是農民造反軍人數太多,繳獲的財物也太多太重了,直到二十七日清晨,除了先鋒的六千多人馬渡河控製了對岸地區以外。其餘的大隊人馬才姍姍來遲。而在這時候,他們還未發現在自己西方三十裏處的汝寧軍呢。
“動把!”
隨著吳世恭的一聲號令,汝寧軍全軍出營進行最後一段的行軍。汝寧軍的騾馬裝備數量也很驚人,所以加上在歸德、汝寧補充的,和在穎州征用的,達到了每個小隊都擁有了兩輛大車。其中一輛裝著兵器和盔甲,另外一輛則乘坐小隊的兵丁。
五個連的騎兵分散在前方做著尖兵,其餘的騎兵則全部下馬,拉著馬匹和大隊一起前進。
還是十裏一休整。頭十裏路也沒有遇上農民造反軍的探子。等到休整的時候,做尖兵的五個騎兵連替換了下來。而其他兵丁則喂了一次馬食,再檢查了一遍大車的車輪。
等到第二個十裏一開始,汝寧軍的大隊就被農民造反軍散布在兩翼的探子發現了。可是汝寧軍的尖兵隻是保障著自己大隊人馬的安全,隻要農民造反軍的探子不太靠近,他們也並不會上前去絞殺。隻是把那些探子驅散了事。
現在的汝寧軍已經很接近渡河點了,已經根本無所謂農民造反軍發現自己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農民造反軍根本沒辦法全部過河。所以農民造反軍的唯一選擇就是安排軍隊阻截住汝寧軍。
當第二個十裏無驚無險的過去以後,汝寧軍就開始準備作戰了。他們相互幫忙穿上了盔甲,騎兵也給自己的馬匹喂了最後一次食,然後立刻按照平時的訓練,展開部隊列好了隊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