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皇太極規定從崇禎五年起,凡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歲以上,俱令讀書。並且開始圈點滿文。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翻譯並正在翻譯的有:《刑部會典》、《素書》、《三略》、《萬寶全書》、《資治通鑒》、《六韜》、《孟子》、《三國誌》等。並在崇禎八年後金的文館諸臣翻譯了遼金宋元四代史書。
更為可貴的是,皇太極還相當重視民族政策。他的又一個成功是以“善養人”擴大了影響。皇太極主張無論官民都給家室和莊屯,不要使一個人失其所在。
在崇禎六年六月初二日,皇太極在一次講話中諭令將士對新附之眾,“一切勿得侵擾”。所以在皇太極這種政策影響下,明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紛紛歸降了後金。
而且皇太極重新任命孔有德為都元帥,耿仲明、尚可喜都為總兵官,讓他們繼續帶兵,與和碩貝勒並列。原來後金的軍隊是清一色的滿洲八旗,崇禎四年佟養性被命為總兵官,管理漢兵,攻大淩河時這支被稱為舊漢兵的軍隊用紅衣炮多所立功,到崇禎六年馬光遠統領漢兵時,實際形成了一個漢軍旗,滿語叫烏真超哈。
所以在崇禎七年三月十三日皇太極在沈陽城郊閱兵時,參加的有滿洲八旗、蒙古二旗、舊漢兵一旗,共十一旗。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的是這時的軍隊已從私人武裝變為國家的軍隊了。
另一件事就是完全的休養生息。雖然後金在大淩河城之戰中獲得了輝煌的戰果,可這種頃全國之力的戰爭也消耗掉了後金相當大的國力。完全可以這麼說,後金的大淩河大捷與汝寧軍的汝州大捷一樣,是軍事上的大勝,財政上的慘敗。
在這裏就做個有趣的假設,如果明朝沒有農民造反軍這個內患,隻要憑著明朝的國力,不斷派出大軍到遼東與後金作戰,就算是場場大敗,可能也會把後金的實力給消磨掉吧。
反正這種不可能發生的假設也不多說了。在得到傳國玉璽以後,又聽聞了明朝中都都給農民造反軍給攻陷了。後金的掌權者們對於明朝中央大國的卑微心理是一掃而空,他們開始準備建國,要與明朝平起平坐了。
有些悲哀的是,明朝這時候是逐漸地從文明走向了野蠻,而後金卻是逐漸地從野蠻走向了文明。後金也與汝寧軍一樣,都在建立著自己的秩序和文明,雖然他們學習的對象都是大明朝,可是後金是要從大明朝這個母體上吸血,而汝寧軍則要在大明朝這個母體上寄生發展。
唯一有些不同的是,汝寧軍雖然發展的速度是夠快的了,但還是遠遠的不如占據了整個關外的後金。
但不管將來怎麼樣,現在最主要的事就是要盡快地收複鳳陽。而汝寧軍的獠牙則對向了撤出鳳陽向南而去的農民造反軍。(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