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上午,汝寧府知府關可頌與知府衙門所有官員、河南巡撫玄默的代表周俊吾、汝寧軍監軍葉忠與白丁吳世恭在府衙議事。
在議事中發生了激烈地爭執,所有其他的官員都不同意汝寧軍放棄汝寧府南部的決定,要阻止汝寧軍主力的出征。
可參加議事的唯一一位白丁舌戰群儒,事後有位官員的日記中記載著當時吳世恭的情況,就是“其狀甚憎!”。最後,吳世恭把巡撫代表周俊吾推到了第一線,告訴官員們這是巡撫大人的命令。直到此時,所有的官員才都捏著鼻子認了。可無奈成為吳世恭的擋箭牌的周俊吾立刻成為了整個汝寧府官場最不受歡迎的人。
議事以後,所有有資格上奏章的官員聯名把這個決議寫入奏章,並蓋上各自的官印以後快馬送往朝廷。其中吳世恭是無官印隻有簽名,而周俊吾是被逼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這也表示了這是河南巡撫玄默的命令。
至此,河南官場上的官員就完成了備忘錄。萬一失去汝寧府南部,那責任也追究不到汝寧府官員和汝寧軍武官的身上來。
為了讓汝寧府的那些官員安心,吳世恭把名將薛永利和喬鬆全部留在了汝寧軍本部。並且調撥了四門六磅的火炮、內務司和山川司打行一千多人,護莊、護路隊二千人在喬鬆和薛強的率領下進入汝寧府城加強防禦。當然,喬鬆的作用是讓那些官員安心,薛強才是具體指揮城防的指揮官。
會後,府衙立刻向南部各縣發出公文,讓所有野外的百姓撤往北部或者躲進縣城。而吳世恭也在會後通過鄧啟帆發出了全麵撤退的命令,汝寧軍隻留下了兩個民團在汝寧府西南邊境。觀察著農民造反軍的動向,一旦有變也準備著隨時撤離。
同時,汝寧軍發出了總動員令,所有參加過軍訓的屯田青壯全部集合,下發兵器進入戰備狀態。而各支部隊的調動命令也在第一時間快馬傳遞了下去。
當日晚上,吳世恭住進入汝寧軍本部大營,戰爭機器開始發動了。
同日,河南巡撫玄默率領的河南明軍全部撤離盧氏防線,河南的腹部完全向農民造反軍裸露了出來。
十一月十二日。
汝寧軍本部教導軍團、騎兵軍團等部共八千人全部出動。最終為了保障糧道的安全和修建工事,吳世恭還是決定把工兵團也帶上了。而歸德軍團和汝寧軍團也全部接到了調動的命令。他們開始全軍集合。
監軍葉忠沒有隨汝寧軍一同出發。而留在汝寧府已經沒有味道的周俊吾也隻能夠隨同出征。而當他看到汝寧軍本部人馬的數量和裝備時,周俊吾是完全驚呆了。不過這時候的吳世恭也沒有興趣向外人隱瞞汝寧軍的真實實力了。
同日,農民造反軍滎陽大會召開,定下了分兵多路的計劃。
十一月十三日。
歸德軍團一個步兵團和騎兵營共一千五百多人馬在軍團長薛勇的率領下開始向著葉縣急行軍。餘下的部隊將由副軍團長錢綺率領下在鐵三角地區防禦。
汝寧軍團在軍團長楊如鬆、副軍團長梁輝的率領下全軍向著葉縣急行軍。全軍團三千三百多人馬。而一個民團帶著吳世恭寫給侯老太爺和趙銘的手信去往歸德府城,他們將在五天以後趕到歸德府城。
十一月十四日。
農民造反軍各路兵馬出動。同日東路兵馬占據盧氏這一線。北路兵馬渡過黃河。南路兵馬向著南陽府前進。
十一月十五日。
汝寧軍本部主力趕到葉縣。與南陽軍團三千三百人馬彙合,全軍總人數達到一萬一千五百人。
吳世恭接見李祿和當地士紳。安排了葉縣、羅家鎮大營和龍眼鎮基地的防禦。全軍休整。並向著西北方向派出大量的偵騎。
十一月十八日。
汝寧軍團趕到葉縣。而因為河南遍地流民,汝寧軍派出去的偵騎所獲不多,反而在遠距離落單時損失了十幾騎,吳世恭下令探查範圍縮小到前方三十裏的距離。
同日,東路農民造反軍逼近開封府。
而在太原的張應昌、曹文詔部,聽說北路的農民造反軍進入山西。不顧山西巡撫的竭力挽留,帶著所部三千兵馬主動迎擊。
玄默所部順利撤至黃河沿岸。並同時派遣左良玉所部八千趕往開封沿線,防止北路的農民造反軍在此處再入河南。
汝寧軍派出去的民團進入歸德府城幫助防禦。
十一月十九日。
歸德軍團趕到葉縣。吳世恭命令全軍休整一天。
同日,南路農民造反軍前鋒逼近南陽府。東路農民造反軍前鋒進入開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