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瑜這些文官也不要光顧著看那四書五經了,他們也要看看野書——《水滸傳》,那裏麵水泊梁山招安以後。宋廷就立刻派這一百單八將去和方臘血拚去了。
這消耗實力的方法完全可以拿來使用啊?難道不會把那些招撫的農民造反軍扔到遼東,讓他們與後金拚個你死我活的啊?
可這點還不是最致命的,至少如果陳奇瑜措施得力,短時間內農民造反軍也會被鎮壓下去。可是這時候陳奇瑜又開始昏招迭出了,這也顯示出他對於招撫完全沒有任何經驗。
首先,陳奇瑜應該控製住李自成、張獻忠這些農民造反軍的首領。既然李自成他們都接受招安了,那沒有理由還待在自己的部隊中吧?隻要把農民造反軍的首領和兵丁一分開,那麼就算有什麼意外發生,至少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的。
可是陳奇瑜太想成功招安了,他害怕自己控製農民造反軍首領的行動,引起李自成他們對於殺降的擔心,所以為了保證成功招安,陳奇瑜就放任李自成他們待在自己的部隊中。
其次就是沒有把出車廂峽的農民造反軍打散建製。雖然陳奇瑜規定了每一百人派一名安撫官加以監視,不過在農民造反軍成建製的情況下,他們時刻可以再舉反旗,根本可以不顧忌身邊安撫官的監視,也不怕那些安撫官招來押送的明軍。
最後,也就是最愚蠢的一點就是,當農民造反軍出了車廂峽以後,陳奇瑜立刻供應了大量的糧草衣物,讓那些農民造反軍吃飽穿暖。而饑寒交迫的農民造反軍立刻養精蓄銳,很快就恢複了戰鬥力。
真讓人有些不明白啊,陳奇瑜這麼性急幹什麼呢?難道就是要顯示他自己的仁厚,可那也要到塵埃落定以後才顯示啊!現在的陳奇瑜還沒有完全控製住農民造反軍,他完全就可以隻供應少量的糧草,隻要維持住那些農民造反軍不餓死,讓他們沒有體力再反就可以了嘛!
而押送的那些官員和明軍兵丁更是不象話,他們用隨身攜帶的糧草衣物向農民造反軍換取大量的財物,甚至有些明軍兵丁把自己的盔甲、兵器等都交換了出去。
在安撫官和明軍的護送下,被困的三萬六千農民造反軍成建製地安然走出了號稱天險的棧道。而且前些日子裏還你死我活的兩軍兵丁竟然出現了魚水情,他們是有衣同穿,有飯同吃。友好相處的不得了。
甚至出現了揖讓酣飲,易馬而乘,抵足而眠的情況。這種失去警惕的情況簡直是讓人咋舌。而在農民造反軍老實憨厚的外表下,他們抓緊出棧道的這一天時間,整理盔甲,調整弓弦,做好了再次叛變的準備。
就在第二天的夜裏,農民造反軍盡縛諸安撫官,或殺、或割耳、或杖責、或縛而擲之道旁。之後迅速擊潰了周圍押送的明軍,陳奇瑜的此次圍剿完全變成了功虧一簣。大半年前的澠池渡事件再次重演了。
而對於農民造反軍詐降時刻保持著警惕的李祿他們,用揮舞紅旗的方法建立起了一條人工烽火台。當在第三天淩晨發現農民造反軍再次反叛以後,在短短一個時辰的時間內,消息就傳遞到了磨蹭在後方大營內幾天的李祿耳中。
於是在向胡參將通報了消息以後,李祿立刻帶著所有的兵丁。帶上了一切可以搬運的輜重糧草,接著頭也不回地直接回葉縣去了。
而反應過來的胡參將。也不願意多花費時間去核實消息了。他帶著留守後方大營的二千多兵丁,也搬運了可以帶上的一切輜重糧草,並且把餘下的帳篷和物資等全部焚毀,接著也向著東南方向逃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