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轉危為安(2 / 2)

蔣允儀向皇帝上疏訴苦:鄖陽是個窮苦的地方,他到任兩年來幹了不少工作,又是修城,又是積米。又是製造武器,又是練兵,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由於鄖陽底子太薄,這點成績隻能免強維持局麵。就像是一個窮苦人家,弄了一鬥米就能度過災年一樣,隻能維持生計,幹不了別的事情雲雲。

言外之意就是農民造反軍進入鄖陽我無力阻攔,鄖陽城失守我也負不了責任。

雖然蔣允儀表示“臣不愧死,亦應憤死”,“所惜者皇上封疆耳”,但是從他說話的意思看,為自己解套,打預防針的意圖在憂國憂君這個高尚的外衣下,呼之欲出。

蔣允儀說得很委婉,但是他說得有道理,小小的鄖陽也確實對付不了如潮水般湧來的農民造反軍。不過他的道理並沒有被接受,再怎麼說,臨戰退縮也是大罪。

更因為崇禎皇帝是一個隻看結果,不看原因的人,他沒有功夫研究原因,而是非常直接、毫不留情地追究責任,他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辦人。

因此,蔣允儀沒看到悲劇先上演,就先演出了一場吻別了。

蔣允儀的哭訴是適得其反,沒過多久,崇禎皇帝下令把蔣允儀革職拿問,同時啟用大名兵備道盧象升為右僉都禦史兼鄖陽撫治。

事實上,蔣允儀並非庸碌之輩,他在鄖陽任上頗有政績,深得民心,因此,當錦衣衛抓捕蔣允儀的時候,當地老百姓哭聲一片。

由此可以看出,蔣允儀是個盛世治國的名臣,但一逢亂世,他就是一個沒擔待的文官。隻能夠說他生不逢時啊!

也不提悲劇人物蔣允儀了。好在接替蔣允儀出任鄖陽撫治的盧象升也不是等閑之輩,他雖然是一個文人,卻勇武有膽略。並且隨同盧象升一起進入鄖陽的,還有他一手訓練出來的天雄軍。而在盧象升的努力下,鄖陽城竟然奇跡般的守住了。

由於河南巡撫玄默的出色表現,汝寧軍的控製區完全是安全了,而在崇禎七年整個正月裏,汝寧軍也得到了一個較長的休整期。

而在汝州大捷以後,河南巡撫玄默確實想要征調創造了汝州大捷的歸德衛、汝寧營和葉縣營(這是明朝朝廷的官方名稱)這三支強軍,可是吳世恭、李祿和趙銘卻不約而同地向玄默報告說:雖然汝州大捷的戰果很大,但是這三支軍隊的損失也相當大,所以暫時無法展開軍事行動。為了加強說服力,趙銘的“傷”就更重了。

再說,親自到汝寧來征調的是李兵備道,而李兵備道在這麼長的時間裏都沒有給汝寧軍軍餉了,汝寧軍又怎麼會給他好臉色看呢?

汝寧軍的理由確實有道理,而隨著河南巡撫玄默的幾次大勝,圍剿農民造反軍的行動也很順利,所以玄默征調汝寧軍的心思也不怎麼迫切了。

於是外患消停了一些,馬上就開始內鬥了。李兵備道被汝寧軍落了麵子以後,立刻聯合汝州的地方官員,向朝廷發出了一封封對汝寧軍的彈劾,彈劾的內容就是汝寧軍禍害地方,殘害百姓。(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