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我是天才(2 / 2)

這時候的智能肯定吳世恭是發瘋了,不過看著吳世恭的神情是特別亢奮,智能也有些害怕,他顫抖著說道:“大人,你別過來啊!小僧……小僧可是從少林寺下來的啊!”

“媽的!”吳世恭是立刻罵出了聲,“原來你們都以為我是發瘋了啊!跟你們這群愚蠢的人講不清楚道理。切!等叛賊的炮打完了,我們再一同回去。”

所有的人聽了這句口齒清楚的話以後,都同時鬆了一口氣。愚蠢就愚蠢吧。隻要你這個爺爺不要再發瘋了就行。

其實吳世恭的發現並不稀奇。但是對於當時的炮兵戰術來說,可就是一個開創性的創舉。

在這些天裏,海麵已經完全冰凍了。叛軍的艦隻也都被困在了登州城的水城內。應該說,有著兩道城牆的保護,那些艦隻是相當安全的。但是倒黴的是,他們遇上了吳世恭這個從現代穿越過來的人。

現代的人都知道,炮彈是可以通過一條拋物線,越過城牆,打到城牆後麵的目標的。這連吳世恭這種隻有初中文化的人都知道。當然這也就是現代火炮中,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區別。

而在明朝,無論是在東西方,所有的火炮卻都是直射的。倒也不是古代人不知道拋物線的原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因為當時的數學和力學沒有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夠發展出彈道學,因此,如果炮彈曲射的話,根本不能夠計算出炮彈的彈著點。

還有,現代基本上都用的是開花彈。現代的炮彈,無論是空中淩爆還是鑽地爆炸的,其殺傷威力都是在彈著點周圍。而明朝當時的炮彈都是實心的。它的殺傷威力是通過炮彈的跳躍,形成一條直線,形成殺傷的。所以彈著點的作用就不算是太大了。

但是在登州城這裏,恰恰就是一個例外。因為有著城牆的保護,明軍的直射火炮最多恰巧射斷幾根叛軍船隻的桅杆。而對於叛軍來說,修複那些桅杆也是很方便的。

但是如果能夠曲射的話,就有可能把船的甲板和船底砸穿,徹底讓這些船隻失去海航的能力。而對於叛軍來說,那些船隻可就是他們的一條退路啊!所以對那些船隻的射擊,就是對叛軍的一種致命威脅。

但是理論的事好辦,實際的射擊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吳世恭也就漸漸地冷靜了下來。他要等叛軍結束炮擊,再回到自己的營中印證自己的這個想法。

又過了一刻鍾,見到了自己的炮擊沒有任何效果,叛軍也就不再浪費炮彈了,他們收拾好了火炮,下城牆休息去了。而吳世恭他們,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大營。

當回到大營以後,吳世恭召集了所有的軍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一聽以後,所有的人都覺得吳世恭說的有些道理。畢竟每個人都見過石塊是怎麼在空中飛行的吧。

不過還是需要專家的認定。不過這裏也隻有一個土專家——炮隊統領梁輝。當然炮隊統領梁輝也提到了彈著點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吳世恭也難以回答,他當然不可能通過計算得出彈著點。不過吳世恭提出了可以用土辦法來解決嘛。

首先就要測量出火炮陣地到達水城的距離。現場實地測量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有著那名向導回憶出的城中草圖,再加上到西城牆外,畫了一條平行線來估算,最後得出的距離是三百五十步左右。

接著就是城外的試發射了。河南軍立刻動用人力,在三天之內清理出了一塊長達一裏的空地,作為火炮的射擊試驗場。

還有就是需要解決火炮的後座力問題。原先火炮直射的時候,由於炮車架的後退,可以減少很多的後座力。而現在,曲射的火炮的後座力,基本上全部都要由炮身來承受,那火炮還吃得消嗎?

也隻有在炮身後墊上很厚的緩衝材料了。為此,汝寧營中擠出了整整一百條棉被來。

當然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準備工作。例如:場地距離的劃分;火藥裝填量的進一步標準;模擬城牆和模擬船隻等等。反正這一切的準備又花去了十幾天的時間。

到了崇禎五年的十月二十二日,在這個時空的曆史上,一個科學發展史的裏程碑式的事件發生了。汝寧營的曲射火炮正式試發射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