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落入圈套(2 / 2)

但是明軍火炮的抵近射擊效果太好了。明軍的火炮是斜打的。那些炮彈跳躍著,先後在叛軍左翼的陣列中,斜拉出二十道血肉道路,最後甚至都打進了叛軍的中路陣列。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這戰場上仿佛是停頓了一下。但是接著遼東軍一下子就動如脫兔,向著叛軍的左翼飛撲過來。

而這時候,汝寧營的訓練有素就體現出來了。在短暫的混亂以後,汝寧營的兵丁在吳世恭的命令下,推著簡易的擼車,擠開了前方還處於混亂中的明軍,向前前行了。

那些簡易的擼車,共有一百輛左右,它們分成了兩排。形成了一個寬一百步左右的橫截麵,一下子推進了一百五十步左右。而後方的聯軍,也緊跟著汝寧營的腳步,抱成一團向前突進了。

誰都能看見炮火給予了叛軍致命的打擊,在這時候不上去占便宜,那是要天打雷劈啊。

而遼東軍前排的步兵,勢如猛虎般衝到了離叛軍左翼的陣形前八十步左右的地方,齊射出一排火銃,打得左翼的叛軍是更加混亂了。

毫不停歇,步兵後麵的關寧鐵騎就出動了。還是三排火銃射擊以後。衝刺的戰馬一下子撞入了叛軍的陣形。

在後方望樓上觀戰的朱大典和高起潛,這時候就忍不住重重地拍了一下身前的木欄杆,大叫道:“好!”

仿佛沙河會戰的景象又出現了,叛軍的左翼處在了崩潰的邊緣。而士氣大振的明軍中路和左翼的部隊,也奮力向前廝殺。猛的把叛軍的陣形向後推了一大截。

見戰局不利,叛軍的軍中立刻響起了鳴金聲。而聽到了鳴金的聲響。叛軍作戰的兵丁立刻轉身就逃。而明軍的三路人馬一下子順勢衝過了坡頂,向著坡下衝下去。

但是一衝過坡頂,明軍左翼的部隊立刻麵對了一支叛軍,兩支部隊又纏鬥在了一起。而明軍中路和右翼的部隊卻推進得相當順利,他們追趕著叛軍掩殺了過去。

可是那些逃跑的叛軍,跑動的路線卻很詭異。他們都順著兩邊跑,一下子把叛軍後麵的戰車隊給暴露了出來。

其實叛軍在這裏早就設好了圈套。他們把戰車隊設置成了一個半圈,埋伏在這個緩坡的後麵,明軍的部隊並不能夠發現坡後的戰車。而當明軍衝過坡頂以後。準備好的叛軍戰車,這時候就露出了獠牙。

叛軍的戰車一共有四百五十多輛,這些戰車又分為了三種型號:

一種就是預留射擊孔的炮車。這種炮車幾乎就是現代坦克和裝甲車的雛形。士兵藏在車廂內躲避敵人的弓箭,而在車廂內有射擊孔,可以發射火銃和中國獨有的火器——火箭(火藥助推的箭,一次能發射多支或連續發射箭矢,也就是所謂的“諸葛弩”。前文所出現的“一窩蜂”也是火箭武器的一種)。

一種就是雙輪車。還有一種就是稱為多功能車輛的糧車。

在作戰的時候,以糧車阻礙住敵軍的衝鋒,以雙輪車圍成環形防禦陣地,將火炮架在車上,同時士兵以雙輪車的車廂為掩體,釋放火銃和火炮,讓敵人無法近前。而炮車就用火銃和火箭輸出最大的火力,給予敵軍以最大的傷害。

每位戰車兵還配備有一把鋒利的武士刀。如果敵人突破了火力線,攻入車陣,士兵可以拔出刀與敵近戰,而日本刀及刀法的鋒利凶猛也是眾所周知的。而平時拉車的馬裝上鞍具,就變成了戰馬,使步兵能變成騎兵。

當時徐光啟和孫元化準備設置這樣的戰車營。他們計劃每營4000人,其中戰鬥部隊2000人,後勤人員2000人(戰鬥激烈時也是戰鬥部隊),配有雙輪車120輛,炮車120輛,糧車60輛,共300輛。而武器裝備有:西洋大炮16門、中炮80門、鷹銃100支、鳥銃1200支,炮手還配備手銃,這樣火器幾乎達到了人手一支。

徐光啟和孫元化認為:這樣的部隊不用多,若成就四、五營,則關內安危就不必擔心;成就十營,則不必害怕關外後金軍的勢力;若成就十五營,則不必擔心收複遼東失土的問題了。而這些豐厚的遺產,現在卻都給孔有德的叛軍全部繼承了。

雖然由於孔有德的叛變,徐光啟和孫元化的火器化部隊的改革並沒有完全成功,戰車部隊的裝備也並未完全。尤其是那些西洋火炮,也都被挪用到攻打萊州城的部隊中,現在也並未在戰車部隊裏裝備。

但是,這支戰車部隊依然火力強大,而明軍將要麵對這樣一個,是由大明朝自己耗費巨資武裝起來的怪獸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