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關寧鐵騎的衝鋒(2 / 2)

吳世恭的親兵隊和原機動步兵營的五百兵丁,再加上劉澤清的三百多名親兵共千人,作為預備隊,排在最後,護衛在吳世恭和劉澤清等聯軍武官身邊。至於炮兵,因為根本沒有時間準備,看起來在這次戰鬥中就派不上什麼用處了。

等到聯軍排好陣形以後,劉澤清卻奇怪地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也是作為聯軍主將的劉澤清的一大弱點。劉澤清到底不是軍將世家出身,如果象之前堵河作戰一樣,有著計劃,規規矩矩地打仗,劉澤清就能夠表現得中規中矩了,可要讓他戰場權變,他就有些手足無措了。

於是劉澤清就問吳世恭道:“長敬老弟,我們是跟著遼東軍一起向前呢,還是原地不動呢?”

吳世恭也習慣了自己參謀的角色,他回答道:“原地不動肯定不行的,戰後在遼東軍那裏也交待不過去。但是我們和遼東軍之間的空檔也有些大,相互之間照應不到。這樣把,我們先橫向靠攏遼東軍,再和遼東軍一起向前吧。”

在明朝這個年代,軍隊直行行走都有可能亂了陣形,而現在如果走對角線急著靠攏遼東軍的話,那就要聯軍表演個四十五度角小跑跟進了。而這個高難度的隊列操也就不要玩了吧。

而且吳世恭的心中還有個小九九,走個直角的距離總是大過對角線的距離吧。這樣一來,聯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落後於遼東軍。可以讓遼東軍處在戰鬥的第一線。

這就是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靈活應用啊!對於吳世恭來說,無論他前世的初中文憑,還是他現世的秀才功名,都讓他成為了整個戰場中學曆最高之人。這知識就是要轉化為力量的嘛。

而劉澤清在一琢磨以後,也發現吳世恭提議的妙處,因此立刻下令按照吳世恭的命令去執行。

遼東軍前行的速度並不快,也就是一個散步的速度。因此到了相隔叛軍一裏左右的地方,也就用了小半個時辰。

而對於聯軍來說,再怎麼拖延,也不能夠落後太多,因此,他們也加快了腳步處在落後遼東軍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地方。

今天無論是孔有德這些叛軍隊武官,還是吳世恭這些聯軍的武官,都對遼東軍不按常規的做法有些看不懂了。但是所有的武官都不知道,這隻不過是關寧鐵騎藐視其他明軍的一種表現罷了。

你也不要說,遼東軍的主戰場應該是在關外遼東的。可是他們卻在關外表現的象是條蟲,而在關內表現的卻象是條龍。不知道崇禎皇帝和朝廷的大臣們知道這一情況以後,是該哭呢?還是該笑呢?

在距離叛軍一裏左右的地方,遼東軍停頓的時間長了一點,但在排好陣形以後,他們立刻再次前行。這又一次引起了叛軍武官的驚詫聲。

“他們還真的是要進攻啊?”李應元驚叫道,“難道他們都吃了熊心豹子膽了,真的以為靠這五千多人就可以打敗我們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孔有德倒是很鎮定。

雖然也因為時間不足,叛軍帶來的火炮也不能夠使用。但是東江鎮出身的叛軍,對著步兵方陣防禦騎兵衝鋒有著豐富的經驗。

雖然左翼的前排是在登萊新招收的兵丁,但是經過了這麼多的戰鬥,孔有德對他們的戰鬥力還是很有信心的。現在的孔有德就在心定氣閑地等待著那支明軍在叛軍遠程火銃、弓箭,近距離長槍花陣麵前碰個頭破血流了。

而處在遼東軍後麵的聯軍武官也都伸長了脖子。尤其是吳世恭,他倒是要看一看,名聞天下的關寧鐵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表現呢?

在尖哨聲中,吳三桂的前排騎兵開始快步走了,在他們身後緊跟著就是二千多遼東的騎兵。再後麵就是遼東軍的步兵了。

騎兵的高速衝鋒也都是老套路,排好一排排陣形,先慢行排好隊,再快步走調節好節奏,最後高速衝鋒。這也就和當時吳世恭他們在永別了衝鋒前的表現一樣。所以在以後也就不再多重複了。

當遼東軍的騎兵接近叛軍二百五十步的距離,吳三桂吹響了最後的衝鋒哨聲。所有的馬匹一同開始加速,關寧鐵騎拿出了他們隱藏已久的,關寧鐵騎標誌性的武器——三眼火銃了。(未完待續……)

PS:辦事順利,回來更了一章。

上午請假倒有些食言了。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