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陽府羅家鎮大營中,南陽營的三位統領——赫飛、書墨和楚格圍坐在一張擺滿豐盛菜肴的桌子旁。
在吳世恭的汝寧營中,並不僅僅是以朝廷的官銜作為區分軍官和兵丁的標準的。汝寧營是把包括百人隊副隊長在內的以上武官稱為軍官的。
而十人隊的隊長和副隊長,還有三年以上的老兵,他們就形成了一個類似於現代軍隊中的士官階層。而下麵的就是一般的兵丁了。當然,一般兵丁中,也分為輔兵、新兵。一年老兵、二年老兵等,他們的待遇也各有不同。
不過在士官以下,所有的兵丁待遇相差不大,但隻要進入了軍官階層,軍餉、福利、包括軍中的飲食標準都會大為提高。所以,在汝寧營中,都把士官階層升為軍官的過程,戲稱為“登龍門”。
而成為軍官也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每半年從士官中挑選出一批表現優良的,到吳世恭的親兵隊去培訓半年至一年時間,然後再分配給各支部隊成為低級軍官。因此,士官進親兵隊也被戲稱為“上龍船”。
吳世恭並不刻意追求什麼待遇上的官兵一體。反而,他認為就是應該給予那些貢獻大的軍官以大大超過兵丁水平的良好待遇。
其實這做法也是很有道理的。看看漢武帝時的兩位名將——衛青和霍去病吧。當時他們在軍中的威信都相當的高。
不過衛青是和士兵同食後寢的,但霍去病除了一件酒泉事件比較有名以外,他率領軍隊時,根本就不管士兵吃著粗劣的食物,自己卻一直享受著精美的美食,甚至出外打仗,還隨身帶著一批大廚為自己服務。可是他們倆對匈奴的作戰中卻都是連連獲勝的。
這說明什麼啊?這說明了,其實士兵對將領的要求很簡單,士兵們隻要求將領把他們自己平安地帶回家,士兵們隻要求將領率領著他們自己打勝仗,獲取豐厚的獎賞。而士兵們就根本不會理會將領是不是吃的什麼,穿的什麼。
吳世恭的汝寧營追求的不是表麵上的那種待遇平等,他追求的是機會均等。汝寧營的每一位新兵在一入營的時候,都會由他們的軍官給他們宣讀詳細的晉升標準。隻要達到了標準,每位新兵都能夠晉升。至於能不能夠晉升,那就要看各自的努力了。
於是在汝寧營中就形成了一個很良好的風氣。基本上每一位兵丁和軍官都在努力訓練,提高自己。而且在汝寧營中形成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士官團體,還有一個有著很強榮譽感的軍官團。所以汝寧營才會發明那種看起來有些腦殘的紅眼戰術。
因此,今天南陽營的三位統領吃得這麼好也並不奇怪。當然,今天的桌子上也沒有酒。一般在汝寧營的軍中,飲酒是絕對禁止的。所以這三位武官也隻好以茶代酒了。
喝了一口茶,楚格對書墨說道:“書爺。你這大營外挖得又是溝,又是坑的。我的騎兵每次進出都是提心吊膽的。這也太過分了一點兒吧。”
書墨是一翻白眼,回答道:“這有什麼辦法呢?這大營的土牆才壘了兩丈高,而且都沒銀子買石塊磚石,現在也隻能夠草草地砌了土牆底下兩尺左右的地方。而等那土牆風幹都要一、兩年時間了,現在如果敵軍來犯,就是拿木樁硬撞幾下,這土牆都有可能塌。也隻好在大營外想想辦法啦!”
“不過你楚狐狸不會憂心這個問題吧。你那機動營,到現在都沒招到幾個人,就是讓你機動營橫排著在出營的大道上走,都不會有人摔到溝裏去吧。”
楚格立刻瞪起了眼睛辯解道:“那我有什麼辦法啊?大人說是給我二十個軍官,五十匹馬。可到現在才給了我十個人和二十匹馬。我再怎麼去纏,鄧先生和賬房的那幾位老夫子都是雙手一攤,給我兩個字:沒有!”
“我都在南陽府貼告示這麼久了,也隻挑選了三十四名帶馬投軍的兵丁。他們的背景都是什麼啊?清一色的土匪。都想由黑洗白。倒不是沒有人再來投。可我不敢招收啦!再這麼招收,我這個機動營不就是變成了土匪窩了嗎?這萬一打仗,再發生什麼逃亡、投敵的事該怎麼辦啊?那大人還不得生吞了我啊?”
楚格的話倒引起了赫飛和書墨的共鳴。那次勤王的時候,土匪出身的兵丁逃亡對汝寧營的傷害太深了。所以現在汝寧營招收兵丁的原則就是盡量不要那些積年老匪。就算是不得不招收了,那還得謹慎地使用。當然,象楚格這種經受過考驗的土匪出身的武官和兵丁除外。楚格他們也不再把自己歸類於和土匪是一類人了。
赫飛說道:“那怎麼不去求求利爺啊?利爺吃軟不吃硬,你不會多說些好話啊?”
楚格滿腔悲憤地回答道:“我怎麼不去求了啊?那次沐休我回汝寧大營,我陪著利爺笑得臉都抽筋了。利爺也是幫忙,把我帶到了那些做馬夫的小孩子那裏。你還不用說,我都看過了,那些小孩子身體雖然還沒有完全長開,也都是十七、八歲的樣子,可他們馬上的功夫還看的過去,而且人數也有了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