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三月三十的清晨。吳世恭按照計劃,率領著近千名騎兵首先出發,要去和明軍主力彙合。
在快走了十裏路左右,騎兵們都下馬讓戰馬休息並且給戰馬喂食補充體力。可就在這時,向前打探消息的探子回報了前方明軍的消息:明軍在昨天夜晚被叛軍襲營,損失了絕大多數輜重糧草,現在明軍已經拔營向後方撤退。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吳世恭他們都是大吃一驚。昨天還一切好好的,怎麼今天就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了呢?難道昨天晚上叛軍的夜襲,給明軍主力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嗎?
這就可以看出來,總督劉宇烈又一次犯錯了。他沒有及時與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聯係,通報了明軍主力後撤的消息,這讓吳世恭他們的後軍一下子掌握不了明軍主力的狀況,也不能夠及時應變處理接下來的情況。
在和手下的武官一合計以後,吳世恭立刻派人到後軍大營中傳訊,要求劉澤清立刻率領精兵前來,到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設置預設防線。而吳世恭的騎兵將再向前,了解明軍主力的情況,接應明軍主力的撤退。
而餘下的後軍中的兵丁和民夫,將加緊堅固大營。
在吳世恭的想法裏,明軍主力既然撤退了,那肯定就是戰敗了。那既然已經戰敗,那麼有可能的話,好歹要把總督劉宇烈給救回來。這樣的話,吳世恭和劉澤清的後軍在這次會戰中,也沒有什麼大的罪責。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保障後軍的安全的基礎上。如果吳世恭的騎兵發現叛軍確實勢大,那麼他將肯定就會立刻利用騎兵的速度脫離戰場,回來和劉澤清率領的精兵彙合,然後一同撤回自己的大營。反正這裏離後軍大營的距離又不是太遠,隻有十裏左右的距離。
與自己的安全相比,誰還管總督劉宇烈的生死啊?
直到吳世恭聽到劉澤清已經集合了四千多兵丁,開始開出後軍大營了,吳世恭才再次率領著騎兵前進。這時候的吳世恭,絕對不敢讓自己的部隊脫節。還是這句話:安全第一!
接下來吳世恭的騎兵行軍速度就相當的慢了。除了在隊伍前方,派出了上百名探子偵察以外,吳世恭率領著騎兵是騎一段路,牽著馬走一段路,就是要保證戰馬的體力,預備著萬一發生的戰鬥或者逃跑。
所以又前行了十裏的時候,時間也就到了近午時了。所有的騎兵再次下馬休息,就著幹糧用午飯,並且再次給馬匹進食,蓄養馬力。
可就在這時候,前方的探子又回報了消息:明軍主力撤退到沙河時,因為浮橋斷裂,造成明軍大亂,明軍主力在沙河東岸死傷慘重。
吳世恭心中那個氣啊!怎麼今天自己這麼倒黴啊?自己這一休息,就來一個壞消息。再一休息,又來一個壞消息。到底還要來幾個壞消息啊?
從這裏我們要知道,古代戰場上傳遞消息是有著限製的。雖然吳世恭這時候距離沙河也隻有二十幾裏路了,但是,他得到的消息,也是在一個時辰以前發生的。
可是吳世恭卻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消息是不是過了時效,所以他也就不敢再前行冒險了。因此,吳世恭就再前進了三、四裏地,找了一個地勢開闊的地方停止了腳步,收攏了派出去的探子,排好戰鬥隊形,準備接應明軍的潰兵。
“兵敗如山倒”這句話吳世恭肯定懂。從青州到萊州的這條路雖然還算是寬敞,但是上萬名潰兵逃跑,肯定就會把道路堵了個嚴嚴實實的。
如果吳世恭帶著騎兵迎麵對上,除非是大砍大殺,那麼那些潰兵肯定也會把吳世恭的騎兵給衝垮的。甚至那些急紅了眼的潰兵還會動刀槍搶奪吳世恭騎兵的馬匹。
因此,吳世恭就在那塊開闊地上列陣,避開了道路,準備著放過潰兵,阻擊一下追擊過來的叛軍。
長時間的等待也確實讓人心焦。又過了一個半時辰以後,道路上終於出現了三三兩兩的潰兵。
在抓了幾個潰兵了解消息以後,吳世恭終於知道明軍主力確實大敗了。因此,吳世恭立刻再次把騎兵整隊,準備著可能到來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