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千萬要冷靜!”吳世恭努力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什麼也別說了,吳世恭立刻下令讓軍隊先就地紮營。有了這個烏龜殼,起碼讓自己那些因為遇上未知情況的,有些心慌意亂的兵丁的軍心穩定下來吧。
等到自己的大帳豎立起來以後,吳世恭立刻和自己所有的軍官進入了大帳,商量起自己的汝寧營下一步的行動。
說是商量,其實一開始就是吳世恭在苦苦思索。而那些軍官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音,生怕攪亂了吳世恭的思路。
退回河南,這個選項肯定不可能考慮。如果現在的汝寧營在沒有遇敵戰敗的情況下,就畏敵而後退,吳世恭還不是嫌自己死的不要太快啊?
要知道,這揚州祈家和揚州鹽運使管吟就在搜集著自己的罪名,要提供給首輔周延儒作為打擊自己的炮彈呢。吳世恭總不能夠把自己的罪名就這麼送了過去吧。
那就不管山東的亂局,繞路趕到山海關?考慮再三,吳世恭也覺得這個選項不行。不要說在沿途可能遇上那支嘩變的亂軍了,就算是沒有遇上亂軍,吳世恭其實也不想趕到山海關和韃子打仗去。
這時候的吳世恭倒是發現了一個柳暗花明的地方。如果自己用了剿滅山東亂軍的理由,那不是可以名正言順地避開到遼東去打仗了嗎?再怎麼說,這嘩變亂軍的戰鬥力,總比韃子來的弱一些吧。因此,吳世恭頓時有種因禍得福的感覺。
這讓吳世恭是精神一振,他的思路也開始清晰了起來。現在也隻有一條留在山東剿滅亂軍的路了。
可那首先就是要判斷嘩變亂軍的實力。這就簡單了,那支亂軍嘩變以後,整個山東就亂了起來。要知道吳世恭已經打聽到了那支亂軍首先是在魯西北地區嘩變的,在這短短地幾天時間裏,就擴散到了吳世恭這裏。
而吳世恭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在魯西南地區。因此吳世恭就判斷,那支叛軍的實力起碼不比自己弱,人數也可能遠遠超過了自己。自己冒然前進和那支亂軍作戰,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麵。
那現在吳世恭的汝寧營就要開到一個微妙的位置了。即不能夠離那支亂軍太遠,那會顯示出汝寧營消極避戰,授人於把柄。也不能夠離那支亂軍太近,萬一陷入混戰,吳世恭也不願意自己的汝寧營莫名地損耗實力。
那麼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判斷那支亂軍的位置了。可這個問題又讓吳世恭頭疼了起來。
吳世恭知道那支亂軍來自登萊。可是明朝的登萊是在什麼地方啊?吳世恭是根本就不知道。如果是現在的地名,什麼膠東半島,煙台、青島什麼的,吳世恭可能還會知道。而現在的吳世恭根本不能夠把明朝的地名和現代的地名對照起來。
再說,這支亂軍也隻是來自登萊的,他們是在北上行軍途中嘩變的,到底在哪一個位置嘩變的,現在的吳世恭還是不知道。
吳世恭現在就知道他們在濟南府和青州府的北部地區嘩變的。可是那裏離吳世恭現在的地方也隻隔離了一個府,這距離也不算是太遠,如果亂軍麵向自己的方向,那沒有幾天,這兩支軍隊就會碰麵的。要知道,當時瘸子李祿穿越兩個府,逃到吳世恭的千戶所堡壘,所用的時間也隻不過是兩天罷了。
那就不用多考慮了,吳世恭知道自己的那些軍官眼巴巴地等著自己下一步的命令呢。在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是能夠猶豫的時候。與生活中南轅北轍的寓言故事不同的是,在軍事上有句名言:努力在錯誤的方向行動,也比猶猶豫豫地在正確的方向行動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