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隻留下信譽了(1 / 2)

等見到了護衛們抬了一桶冷水把王密澆醒,又目送著王密爬著離開,吳世恭轉身回到了守備衙門的大堂中。而大堂中,剛才在屏風後聽著吳世恭和王密交談的鄧啟帆,已經出了屏風,來到了大堂。

見到吳世恭回到大堂,鄧啟帆就一拱手說出了諍言:“大人,雖說今日那王掌櫃言行無狀,可大人您這舉動也太莽撞了一點吧。”

吳世恭搖搖頭道:“本官和祈家已無調和餘地。再怎麼做結果都一樣。現在本官已經有了鹽場,也有可以銷售鹽貨的地方,可就是因為這祈家阻撓,讓本官空有金山而不得。在今日交談之前,本官還想著萬一祈家服軟,本官也可以讓一部分利,從祈家那兒拿一些鹽貨。可鄧先生剛才也瞧見了,那王掌櫃是何種態度。”

“就算是今日裏本官委曲求全,從祈家拿到了鹽貨,可是那鹽貨供應的脖子,總是卡在祈家的手中。萬一今後祈家想著要再卡一下本官的脖子,到時候可能就會壞了本官大事了。”

“現在就看一下本官的收益吧,那田地所出因為天災暫時是沒有指望了。而河南一地以窮苦百姓為多,工坊和商行所獲也不多。現在也就靠這鹽貨的生意了。而本官因為養兵,現在是花錢似流水。本官也是心急啊!如果不能夠早日解決這鹽貨的問題,可能本官根本就撐不到三年以後啊。”

鄧啟帆聽了以後是點點頭:“大人所慮的也是。可學生還是認為大人應該暫時忍住這口氣,與那祈家虛與委蛇。到時候那鹽貨可在祈家和陸家之間相互競價,大人也可多獲些利來。”

吳世恭長歎了一口氣,對鄧啟帆說道:“其實這也是本官的無奈,本官何嚐不知道先生您的法子好呢?鄧先生,今日裏,也就給你說一些明白話。”

“先說本官的身份吧。外人看起來,本官是個勳貴之後,顯得很光鮮。可本官心知肚明,那個勳貴之後的牌子,騙騙無知的百姓倒也能夠派些用處,可是在那些明白人的眼裏,連個屁都不是。還不用說薛家已經失勢,吳家把本官拋在祠堂外麵,任本官自生自滅了。”

“本官的官職,也就是個小小的守備。在那些文官的眼裏,也是屁都不是。要不是幾次手下的兒郎拚命,本官也早就不知道丟官丟命幾回了。”

“本官的財力。說實話,在外人眼裏,本官似乎日進鬥金的,可苦水自己知。鄧先生也是知道本官詳細的財源的。每年都是入不敷出。都是靠著本官私財的貼補,還有嶽丈薛侯爺的幫助才勉強支撐啊。”

“那本官的根基呢?本官來到這河南,人生地不熟,上任初始,上官欺淩、本地士紳鬧心、鄉人排擠。就是時至今日,還時不時出些妖蛾子。”

“可就是在這如履薄冰之中,本官今日的成就又如何呢?擁有田地十幾萬畝,家奴幾萬。還有精兵五千,並且隨時可以拉起強軍上萬。隻要本官願意,隨時就可以控製住歸德府和汝寧府的大部。還有,和河南當地士紳也關係融洽,毫不誇張地說,本官已完全紮根於這兩府之中了。”

“而本官成功的原因又是為何呢?本官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本官講一個‘信‘字。隻要本官所承諾的,本官還從來沒有違背過。”

“對兵丁的軍餉,本官從來沒有扣克拖延過;對士紳的承諾,本官就是自己吃虧,也從來沒有以勢壓人過。憑著他們的信任,所以本官才能夠走到今日這地步。”

“而今日看這鹽貨生意,本官也知道,如果現在本官和祈家合作較為妥當。可這樣一來,對那陸家的承諾又該擺放在何處呢?所以也可以這麼說,本官現在其實是一無所有,唯一所有的就是一個信譽。”

對於吳世恭的話,從小讀聖賢書的鄧啟帆也說不出什麼不對來。可是作為吳世恭的首席幕僚,鄧啟帆還是覺得吳世恭有些迂腐。不過為了掩飾自己的看法,鄧啟帆還是開玩笑說道:“大人除了信以外,還有一個‘勇‘字吧。”

吳世恭聽了以後是哈哈大笑。接著,他仿佛看出來鄧啟帆的想法一樣,對鄧啟帆徹底交了心:“鄧先生也不要說本官迂腐。坑蒙拐騙的這一套本官也懂,本官也做的出來。也不怕在鄧先生麵前丟臉,本官在京城時,曾經開過賭坊,可到了河南以後,本官就再也不碰這種邪門的生意了。本官也知道這些生意來錢快,可本官就是不願意再做這一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