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率領明軍主力到達灤州城以後,立刻召集了所有的軍將商議,如何收複餘下的三城。當然,作為官職卑微的吳世恭是沒有資格參加這次軍議的。
沒想到,在這次軍議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爭吵的內容無非是兩點:一是灤州城的繳獲,都歸於了秦良玉,其他的軍將都想要秦良玉吐出來一些分給他們;二是安排哪一支軍隊攻打接下來的永平城。
關於第一點的爭吵,秦良玉在軍議上是大發雌威,真正做到了一毛不拔。由於在明朝軍隊的戰鬥中,有著誰繳獲就歸誰的約定俗成,再加上孫承宗對秦良玉獨立收複灤州城,而產生的補償心理的偏袒,最終其他軍將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而對於攻打永平城,孫承宗就不肯放過秦良玉這支勁旅了。而秦良玉也無從推托了。不過鑒於秦良玉的軍隊在攻打灤州城的時候傷亡很大,所以孫承宗也答應了秦良玉,留下了一部分軍隊駐守在灤州城。
孫承宗當然明白秦良玉的想法,秦良玉要留著自己的軍隊守衛那些繳獲的財物呢。所以孫承宗索性是好人做到底,把其他的明軍都帶離了灤州城。
可是這麼一爭吵,就耽擱了兩天的功夫。而這時候率領著後金軍主力,已經回到永平城的阿敏。一方麵集合所有搶掠來的財物;另一方麵在搶掠的人口中,隻留下了青壯男女,其他的人被阿敏下令立刻屠殺。
而這次屠殺完全露出了韃子的豺狼本色,他們竟然連已經投降後金的那些漢官都沒有放過。而這時候在明軍這裏還不知道永平城的慘劇,他們依然抱成一團,不緊不慢地行軍著。
可是當勇將曹文詔率領的明軍先鋒,在永平城下救出來幾個幸存的百姓以後,明軍才知道後金軍已經在永平城屠城,並且也已經撤退了。
明軍主力立刻加速,兵不刃血地開進了永平城。而阿敏集合在後方兩城駐守的碩托,押送著財物和人口向關外撤去。
得知後金軍撤退的消息以後,明軍立刻活躍了起來。尤其是祖大壽的遼東鐵騎和其他軍隊的騎兵,他們倚仗著自己的騎兵馬快,向著後金軍撤退的方向追殺了過去。
有這麼一個痛打落水狗,撈取財物的機會,遼東鐵騎和其他軍隊的騎兵又怎麼會放過去呢。一開始,那些騎兵確實有些收獲,但是,看到了明軍騎兵肆無忌憚的樣子以後,阿敏集合了一部分後金軍的主力,回身和明軍騎兵戰鬥了一場。
這場戰鬥,明軍騎兵小敗。然後明軍就謹慎了起來,隻是遠遠地跟隨在後金軍的後麵,禮送著後金軍的出關。
就這樣,明軍相當順利地收複了餘下的二城。並且,還都多少繳獲了一些財物。並且,那些在永平城被屠殺的百姓,他們都是剃了發的。明軍把這些百姓的首級割下來,還可以冒充韃子首級賺取軍功。這不要太讓人滿意哦!唯一可憐的是那些被屠殺的百姓,他們人都死了,還要受這第二波罪。
明軍的主力滿意,待在灤州城的吳世恭那是更滿意了。得到了吳世恭的來信以後,恭順侯府和陽武侯府立刻在京城的權貴府第進行了串聯。接著,在那些權貴中間,出現了罕見的高效率,他們立刻派出了管事,快馬加鞭地趕到了灤州城。
反正吳世恭和他們討價還價的事情不用細說。不過吳世恭還是遇上了一個問題。當時,秦良玉和吳世恭商量的時候,覺得雖然要賣地,但是還是不能夠做得太大張旗鼓。所以也就決定賣五萬畝地左右。
可是,來到灤州城的權貴家多達四十幾家,他們都覺得分到自己手中的地太少了。可這時候,秦良玉等白杆兵的主要將領已經開往了其它三城,留在灤州城大營的隻有那個秦千戶。他並不能夠拿什麼主意,所有的一切都要吳世恭來決定。
到了最後,吳世恭索性一咬牙,一不做二不休地敞開賣地。到了最後,一共賣出去十六萬畝多的地。
不過,吳世恭倒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因為京城還在戒嚴,雖然人員可以有限的進出,但是確實沒有辦法組織起這麼多的大車來運送秦良玉和吳世恭的財物。
而吳世恭因為要把自己陣亡的兵丁都放在棺材裏,帶回死者的家鄉去安葬,所以大車的數量是絕對不夠的。
不過現在買地的那些權貴,他們都要到灤州來建造自己的莊子。招收莊丁倒不難,反正現在京城逃難的難民是一大把的。但是那些莊丁的糧食和一些生活物資、工具等,還是要花費大力氣從京城裏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