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出征(2 / 2)

其實,農耕民族對付遊牧民族的戰法很簡單。要知道,遊牧民族的行動,是有規律的。他們基本上在春夏季進行放牧,因為這時候的牛羊,經過了一個冬天,掉膘得很厲害,所以需要精心飼養。

而到了秋冬季,牛羊過冬的幹草已經準備完全,這些窮苦的牧民就集合起來,犯邊搶掠了。

而針對遊牧民族的這個特點,隻要農耕民族在春夏季,派出騎兵到草原上牛羊放牧的地方去。因為這時候的牧民是分開放牧的,所以這些牧民也基本上集合不起隊伍來抵抗這些騎兵。

至於在茫茫草原上,如何尋找那些放牧地點,這個問題就更簡單了。在草原上,河流和湖泊周圍,那草就一定很茂盛。再加上牛羊也需要大量地飲水,所以隻要依照草原河流和湖泊去尋找,就可以很方便地尋找到那些放牧的牛羊。

而那些騎兵主要的作戰目的,也不是要消滅多少遊牧民族的軍隊。他們隻要盡可能多的殺掉這些牛羊,並把這些牛羊的屍體扔進河流和湖泊中,去汙染水源,那就可以大量減少遊牧民族過冬需要的牛羊數量。

到了秋冬季,被餓瘋的遊牧民族也被逼得肯定會犯邊搶掠。這時候,農耕民族隻要在邊境地區堅壁清野,再修建堅固的城池保護,並且在各個城池之間,動用機動軍隊相互增援。這樣就能夠大量殺傷遊牧民族的有生力量。

隻要堅持這個戰法五到十年,遊牧民族絕對就會元氣大傷。到了那個時候,農耕民族隻要動用物資和金錢收買分化一部分的遊牧民族,再在以後通過外交的手段以夷製夷,那就基本上能夠消除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威脅。

而這種戰法,正是盛唐和明朝初年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戰法。

不過在這裏還要強調一點,這種作戰方法,在古代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的農耕社會中,對國力也是一種很嚴重的考驗。所以這種戰法,也隻能夠在古代每個朝代的強盛期中使用的。

但是如果碰到了一位好大喜功的皇帝,例如漢武帝。對遊牧民族隻是采取軍事打擊的方法,而不采取外交的方法的話,那最後就算是冠軍侯霍去病封狼居胥了,也怪不得漢武帝最後為了國庫的空虛,而不得不下罪己詔了。

而基於後金軍十分強大的這種考慮,吳世恭就要求自己的軍隊要絕對抱成團,絕不可以分兵作戰。防止被各個擊破。

並且還要求自己的軍隊在行軍的過程中,不要追求行軍的速度,在紮營的時候,要挖深壕,築牆壘。並且多派遊哨和暗哨,配合明哨防止後金軍劫營。

吳世恭換位思考了一下,如果後金軍隻是到內地搶掠的話,他們也就是對財物有興趣,絕對不肯白白地花費兵力,來攻打自己堅固的營地的。

不過,吳世恭還向這些軍官提出了自己對後金軍的第二種猜測,那就是後金軍這次要攻打京城。這也是吳世恭基於最後後金替代明朝,建立清朝的前世思想的作怪。因為這時候的吳世恭,並不知道這次後金軍的入關,是不是前世那次吳三桂放開山海關,放後金軍的那次入關。

因此,吳世恭也要求這些軍官做好思想準備,萬一京城告急,吳世恭也一定會不惜傷亡,帶領自己的勤王軍隊開往京城的。到了那個時候,吳世恭也會千方百計把薛家和吳家的人員,盡可能多的救出來的。

對於吳世恭的要求,這些軍官都沒有任何異議。因為吳世恭的分析確實也是十分合理的。再說,找些軍官也基本上都是京城出來的,他們的家人也都在京城。萬一京城受到威脅以後,去救援京城也等於是去救援他們的家屬。

在結束商議的時候,吳世恭再次強調:今天商量的內容,要傳達到自己千戶所的每一位兵丁的耳中,讓他們都要完全地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不過,也要所有的兵丁都做好保密工作,絕對不可以把今天商議的內容,流傳到外麵去。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