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會議和決斷(上)(1 / 2)

在會議的一開始,當吳世恭剛提出自己的想法:到了河南歸德,就要嚴格訓練軍隊,並且要著重加強軍隊的火銃訓練和隊列訓練以後,薛永利就馬上提出了反對意見。

首先,薛永利介紹了河南歸德所處的地理環境。薛永利說的那個古代的地名是一大堆,聽得吳世恭是雲裏霧裏。到最後,吳世恭隻是知道了:河南歸德就在河南省的東部。

想想也是,就算是薛永利說的是現代的地名,可能吳世恭對河南歸德的方位也不是很清楚。在現代,我們如果去某個地方,隻要買張票就行了,誰會關心,那個地方在哪裏?除非是那些跑長途的貨運司機。

為了讓讀者了解一下,就在這裏說明:明朝的河南歸德,基本上就是現代的河南省商丘市。

薛永利說到最後,就總結了一下:那就是河南歸德是個很安全的地方。根本沒必要狠命練兵,去準備打仗。

薛永利介紹說:河南地處中原,本來就說有八個藩王在河南省落藩。所以,整個河南也是城池密布、大軍林立的。

而且,河南的北麵是北直隸,有著護衛京城的京營,還有一條黃河相隔,所以根本用不著擔心。

河南的南麵,是南直隸,有南京城的重兵,也有湖廣的魚米之鄉要保障。再加上有個中都鳳陽,有重兵把守作為屏障。所以,也不需要擔心。

河南的東麵是山東省。那山東省雖然從明朝開國以來,大亂小亂不斷,但是,基本上從來沒有威脅到河南省。因為,如果要從山東省打到河南省,一定要越過大運河。而大運河是整個明朝的生命線。

在大運河四周,不僅大軍林立,衛所眾多,而且有專門保衛大運河的漕運部隊。因此,也根本不需要擔心。

最後,是河南的西部。它和陝西省的連接處,有潼關這個,幾乎是全國最險要的關隘。幾乎沒有任何部隊可以從這裏打進來。再說,就算是有部隊攻陷了潼關,穿越整個河南省,打到河南歸德,也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了。所以,也不需要擔心。

(中國的著名關隘,都是極其重要的交通要道。但是,有的很險要。如潼關。有的隻是重要,但並不險要。如山海關。)

其次,薛永利對吳世恭提出的練兵計劃提出了反對意見。尤其是吳世恭提出的火銃訓練和隊列訓練,幾乎是全盤否定。

薛永利先說了他對火銃的看法:火銃在有城牆保護之下,也就是城池的防禦戰中,確實是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火銃在野戰中,卻幾乎發揮不了很大的作用。

火銃的有效射擊距離也就在一百步左右。可是,當對手的騎兵發動衝刺的時候,依照火銃的裝填速度,最多射擊一至兩發子彈,之後,對手的騎兵就會衝到火銃手麵前。到了那個時候,手持火銃的火銃手,手裏隻拿著根燒火棍,幾乎和赤手空拳沒有什麼兩樣。麵對著對手的騎兵,也隻是麵對著一場大屠殺而已。在這方麵,火銃手還不如弓箭手呢。

當吳世恭提出了“三段射”的想法以後。薛永利告訴吳世恭,其實在明朝,“三段射”早就被發明了。這次,侯爺薛濂給了吳世恭的那十把三眼銃,其實就是“三段射”的一種變換形式。

但是,當打仗的時候,敵人又不是傻瓜,不會傻乎乎地向著你排好陣列的火銃手隊伍中衝去。他們會試探,會迂回,會騷擾,會埋伏。到時候,這些火銃手怎麼應付?難道讓這些火銃手一直在戰場上傻乎乎地排著隊列,一步不動嗎?就算是敵人不敢惹你,難道還不會繞開你?

另外,吳世恭隻是做一個千戶,掌管一個千戶所。再加上身邊的護衛,滿打滿算也才有一千多人。就算是所有的人都配備上火銃,又能夠在萬人以上的戰場上,起到什麼作用呢?

當提到,吳世恭提出的隊列訓練時,薛永利簡直是直接說:這是胡鬧了。

薛永利很明確的說:他從來沒有聽說過,兵丁需要這麼嚴格的隊列訓練。最多訓練兵丁排好隊伍,可以成隊列地一起行軍就行了。他向吳世恭提出疑問,讓吳世恭說明白理由,為什麼要訓練兵丁掌握這樣的隊列訓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