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清軍的戰役計劃(2 / 2)

因此就可以看出,兩軍的兵力和實力可以說是勢均力敵的。不過有一點要重點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充足財力物力支撐的大平朝,他們的優勢也將會越來越大。

不過在此時,在山海關、寧遠、鎮遠這兩城一關之地,清軍的戰略優勢就是相當明顯了。因為清軍支援山海關是相當方便的。而大平軍卻難以支援寧遠、鎮遠兩城。

為此,多爾袞就擬定了以下戰役計劃:

對寧遠、鎮遠兩城長期圍困。以吸引住大平軍主力前來救援。之後就在關外平坦的戰場上,充分發揮清軍騎兵大集團的威力,以此來殲滅大平軍的有生力量,最好能殲滅大平軍的援軍。

如果大平軍看穿了清軍的計劃,不來救援,那清軍當然就會把寧遠、鎮遠兩城困死。不提這樣做,對大平軍士氣的打擊有多麼的大。光說在遼東和關外得到了大一統,清軍就能夠在山海關以及長城沿線任意一處,集中清軍主力,隨意入關。

如此一來,千瘡百孔的長城防線簡直就變成了不設防,因為大平軍絕對沒有這麼多的兵力沿著長城一字排開。等到屢屢受到威脅的大平朝堅持不住了,隻能南撤退出北京城,那麼清軍就能順理成章地占領燕雲地區。而有了這個戰略的製高點,清軍以後無論是發動南征,還是南北割據,都處在一種有利的戰略態勢,已經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如果大平軍出兵救援,那麼他們能選擇的救援道路也隻有兩條:一是出居庸關,繞過山海關,從關外長途爬涉前來救援。

可是這麼一來,勞師遠征先不說,大平軍將在關外先是受到沿途蒙古部落的騷擾,再是迎對清軍的主力大軍。而且在關外的大平軍根本就沒有後勤,糧道也得不到保證,說句到底的話,清軍其實根本不需要與大平軍決戰,他們隻要與大平軍僵持,大平軍最後也隻能灰溜溜地撤退,更不用說撤退時被清軍尾隨追擊了。

而另一條路就是強攻山海關。可是在山海關內,有著清軍的五萬重兵,更有著完備的防禦體係和熟知周圍地形的關寧鐵騎。不說是固若金湯吧!大平軍絕對做不到在短時間內攻克的。

還有一點就更為重要了。大平軍也根本不知道,山海關內清軍的總兵力究竟有多少?因為大平軍是不可能派遣探子繞過山海關探察敵情的,就是繞了過去,也沒辦法把情報傳遞回來。

如果大平軍在山海關腳下碰了個頭破血流,清軍就能隨時派遣大軍,秘密潛入山海關,等到大平軍與山海關內的清軍激戰正酣之時,清軍主力就可以趁勢衝出山海關殺出,打大平軍一個措手不及,以此來獲得決戰之勝利。(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