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何以往之人想不到此點呢?”薛呈麟又問道。
“麟兒所想差矣!”吳世恭笑著說道,“其實每代都有聰明人。但是以往對外征戰,如果獲勝,君主就想著什麼都歸自己。開疆拓土之榮耀,田畝所出,其他等等那些。可是這麼一來,除了出征之將士得到一些賞賜和戰利品以外,朝中官員和天下百姓就一無所獲。而且其他的稅種都是要派人經營的,哪裏有的田稅所得那麼一目了然,得到多少土地就收多少稅嘛!可這麼一來,所有人也就盯著田稅,對其他稅種就視而不見,如果入不敷出,就消除了開疆拓土之心。”
“那我們大平朝該如何解此困呢?”薛呈麟接著問道。
“無他法,唯利益均分。”吳世恭回答道,“麟兒你是否記得?前些日子你問朕,為何朝中要設這個墾荒商行?這商行不像商行,衙門不像衙門的,有些不倫不類。其實這墾荒商行就是用在這裏的。”
“現如今,這墾荒商行主要是管各省之荒地,組織流民軍屯墾荒。可是在將來,等各地官府建立,朝中政務理順,各省之事務將逐漸歸有司打理,不會再讓墾荒商行插手分毫。那墾荒商行該辦理何事務呢?就是與朝廷一起開疆拓土。”
“墾荒商行從民間募集銀錢,再從民間招募護衛,加上墾荒商行內有著管理經驗的人員,將與官軍一起,攻略到境外。比如說:此次出征朝鮮,就是水師陸戰隊與墾荒商行同時出征。”
“這麼一來,官軍隻管打仗,而打下的地盤就由墾荒商行來守禦和管理。這即節省了兵力和軍費,也動用民間之力一同開發新的疆土。等到攻下了朝鮮,墾荒商行隻要向朝廷支付清軍費,就可獲取朝鮮一定時間的開發權。這樣對朝中花銷基本形不成什麼壓力,而且在以後,朝廷還能在墾荒商行的股金分配和朝鮮稅收上得益。”
聽到這裏,薛呈麟就有了疑問:“父皇!萬一官軍戰敗,未獲得朝鮮,那麼投入金錢到墾荒商行的百姓不就血本無歸了嗎?而且他們又怎麼知道墾荒商行收益多少呢?”
“麟兒!你真不錯!這問題問得好。”吳世恭笑道,“要賺錢,尤其是賺大錢,不承擔風險又怎麼行呢?但你要記住:投入到墾荒商行的百姓,有許多會同樣到達朝鮮,共同去經營朝鮮的產業,就算墾荒商行想玩什麼幺蛾子,在人多眼雜之下,照樣無所遁形。而朝廷的收益其實就有千千萬萬的百姓來監督,並不需要我們去關心。”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你永遠記住:一個人無論是說什麼話,還是做什麼事,其實都不能證明他的內心想法。可是隻要他拿出了自己的錢,那就鐵板釘釘說出了他的想法。沒有人肯把自己的家產白白浪費的。所以說,隻要墾荒商行開發的股票賣得好,那就證明了此戰贏麵很大。如果股票滯銷,那我們就要謹慎了,有時候那些可打可不打的仗,就情願不打了。這樣也能使那些好大喜功、費糜國庫的仗不會發生,這也是朝廷宣戰的一大參考。”
薛呈麟聽的是津津有味,直到吳世恭全部說完,他才滿意地說道:“原來是父皇深謀遠慮,孩兒知曉了。不過父皇所說與幾位先生所授的治國之法有所不同。”
吳世恭點點頭,說道:“其實幾位先生所教授的無大錯。除了帝王權術與官員權術有所不同之外,麟兒你還要記住:對內,就要照著先生的話去做,以仁愛治國。可是對外,就是要鐵血,就是要掠奪。內外一定要有別!”
接著,吳世恭轉過頭,對記錄《起居注》的翰林說道:“穆先生!等會兒您把這段話整理一下,交由太子學習。”
“是!皇上!”那位翰林立刻起立躬身,答應了下來。
然後,吳世恭又對薛呈麟說道:“以後你有什麼不懂的事,可以來隨時問朕。等到哪一天你有自己的見解了,那就是你即位的時候到了。到了那個時候,朕與你的母後就可以放心遊玩了。哈哈哈——!”
“是!父皇!”薛呈麟也是躬身行禮道。可接著,他又想到了一個問題,“父皇!境外疆域,路途遙遠,如那裏的掌管起了異心該怎麼辦呢?”
“既然是孤懸海外,所以咱們大平朝才需要強大的船隊嘛!”吳世恭立刻回答道。
“哈哈哈——!”倆父子立刻是大笑了起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