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當時充當偏裨,隨同道周出征,他憑軍事眼光看出依靠這樣一支隊伍同大平軍作戰必敗無疑。因此,他就向黃道周建議,遣散隊伍,隻帶少數經過挑選的人由小路直接進入贛州,以首席大學士督師的名義節製和調遣南贛、湖廣、廣東、廣西等地總督、巡撫、總兵,會師進取。
黃道周為人迂執,不達權變,以為自己有這麼一支鬆鬆垮垮的軍隊總比沒有好,又把自己的聲望估計過高,認為所到之處必將群起響應;何況在他心目中施郎不過一介卑微末將,哪能有什麼奇謀良策。施郎見黃道周不采納自己的意見,不願陪著他送死,徑自返回福建。
黃道周到達徽州府境之後,朦頭轉向,直到金聲兵敗被俘,他才弄清楚原來自己的軍隊同金聲部殘明軍隻隔一座山。他的兵力能不能解救金聲固然是個問題,但至少說明他情報不明,缺乏軍事才能。
金聲部既已覆敗,黃道周帶領的少數軍隊又不是大平軍對手,出兵援徽的目的落了空。他率部從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轉入江西,穹源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大平軍探聽到黃道周在婺源縣境明堂裏下營;第二天,被大平軍三路圍攻,黃道周部下士卒陣亡的有一千多人,餘眾星散,他本人和文官兵部主事趙士超、通判毛誌潔、中書蔡雍、賴繼謹,武官遊擊朱家弟等被俘。之後,依《大赦令》,黃道周等人皆被斬首。
黃道周此次的反擊,完全是形同兒戲。不過這也是南明至殘明階段的唯一一次反擊。至此以後,大平軍又開始了一路平推的過程,直至把所有殘明部隊圍至廣西、雲南等西南邊陲。
以下簡單介紹一下大平軍的進軍過程:
遲明的東路軍進占浙東府縣後,大學士張國維、督師兵部尚書餘煌、禮部尚書陳函輝、大理寺少卿陳潛夫等先後自殺。
督師大學士朱大典據守金華,誓死不降。遲明親率大軍從紹興前往金華,把該城四麵包圍。但守城明軍在朱大典指揮下憑城頑抗,直至遲明從杭州調來紅衣大炮,又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猛攻了二十天,金華才被攻破。
朱大典帶領家屬和親信將校來到城中火藥局,用繩索捆在火藥桶上,點燃引線,轟然一聲,壯烈成仁。
朱大典這位與吳世恭有著交情的前明官員,吳世恭也幾次去信聯絡勸降,但都被他斷然拒絕。而在明末官場上,朱大典也以貪婪著稱,可其最終還是體現了威武不能屈的氣節。而吳世恭得知此一結果後,也隻能扼腕感歎:“可惜!可惜!”
周巡、薛強的西路軍攻克吉安,向贛南推進。之後大敗殘明軍於贛州城下,搶占了這一東連福建、西接湖南,又是廣東的屏障的戰略要地。
不久,遲明的東路軍高歌猛進,不久,鄭芝龍等人歸降大平,唐王朱聿鍵被俘殺,閩、贛、粵相繼失陷,駐守在湖南的何騰蛟也被張彪的中路軍和周巡、薛強的西路軍三麵合圍。在潰逃之中,何騰蛟部幾乎全軍覆沒,殘部隨何騰蛟逃至廣西。
四川之南明軍得知南京淪陷後,也相繼獻出了成都、重慶,並大多歸降了全大山至四川軍。四川全境落入到了大平軍手中。
從穹源二年下半年至穹源三年之間,殘明各支部隊、大順軍和大西軍殘部、雲南廣西地方明軍等部隊,已經在大平軍水銀瀉地般的攻勢下,不得不暫時聯合了起來,共同抵抗著大平軍的進攻。直到穹源四年末,西南邊陲的這些殘餘部隊才被大平軍完全肅清。
當大平朝剛進行統一全國的戰事時,其動用的兵力還不到大平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一。可是當把殘餘抵抗部隊包圍在西南邊陲時,南征大平軍的總兵力已達到了一百三十多萬。由此可見,南明的軍心潰散和民心所向。
而在最後,就要看看大平軍集中所有精銳展開的對清作戰了。(未完待續……)
PS:大平軍統一全國的過程,基本按照清軍入關過程來演化。每當看到此段曆史,尤其是看到的戰鬥力比清軍還強悍的降清原明軍,總是感歎:清朝得天下,非滿人勇,而是漢奸太多了。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