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驚變連驚變(2 / 2)

可是,這少年卻不知隱蔽,經常招搖於眾,露出貴倨的樣子。這就引起人們的注意,都在背後竊竊私議。在不得已之下,高夢箕隻能密奏朝廷,於是弘光帝派遣內官持禦劄宣召。

穹源元年三月初一日,這個少年從浙江金華到了南京,被交付錦衣衛馮可宗處看管。第二天,弘光帝麵諭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並隨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審視。

而大學士王鐸曾經擔任東宮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樣,一眼就看出是奸人假冒。,弘光立國之時,許多官員曾經在崇禎朝廷上任職,見過太子朱慈烺的也並不止王鐸一個。其他如曾經擔任東宮講官的劉正宗、李景廉、舊東宮伴讀太監丘執中等都與否認。

而當時在弘光朝廷上的官員,也都知道北來“太子”純屬假冒,並沒有人提出過異議。

本來這一詐騙案也就這麼水落石出了,可是這一案件卻被野心家們有利地利用了起來。

坐鎮南京南京上流的左良玉,他扼據戰略要地,部下實力又比較強大。當朱由崧登極詔書頒發到武昌時,他開始不願承認,隻是在湖廣巡撫何騰蛟、巡按黃澍等人的勸說下,才同意開讀,表示擁戴。

由於弘光帝主要是依靠黃得功、高傑、劉良佐等各鎮武將擁立的,左良玉並沒有參與,算不上定策功臣。所以這也成了左良玉的一塊心病。於是他在鎮守之地也就愈加桀驁。

而朝廷視其他各鎮武將如驕子,也引起了左良玉的反感。湖廣巡按禦史黃澍本是個齷齪小人,在左良玉同弘光朝廷之間猜忌日深的情況下,不僅沒有居中調停,反而以左良玉的兵力為後盾,企圖在弘光朝廷中提高自己的地位。

穹源元年五月末,當李自成的大順軍殘部在大平軍周巡、薛勇部的追擊下,進入到江西地區時,左良玉不敢同大順軍主力作戰,又故伎重演,率部順江東竄。

而當時南京正為假太子、“童妃”等案件鬧得滿城風雨,掌權的內閣大學士又在官紳中引起強烈不滿,這就給左良玉提供了避戰東下的借口。

六月初三日,左良玉偽稱奉先帝太子密諭前往南京救護,以清君側為名,全軍乘船順江東下。臨行之時,他下令把鄂州百姓屠戮一空。

六月初五日,左良玉兵至九江,邀江督袁繼鹹到舟中相見。左良玉從衣袖中取出“皇太子”密諭,並設壇刑牲,與諸將歃盟。

而追隨著左良玉的那些武將當然都是欣然附和,左良玉逼勒袁繼鹹一同前往南京“清君側,救太子”。

可是袁繼鹹認為:“皇太子”真偽未定,密諭不知何人傳來,正言厲色道:“先帝之舊德不可忘,今上之新恩不可負。”,並且向諸將下拜,請求他們愛惜百姓。

左良玉就回答道:“謀陷太子,臣下所為,與今上無幹。若愛惜百姓,大家本心,先生何必過慮?”隨即拿出“誓文、檄文”給袁繼鹹看了一遍。

袁繼鹹對這種莫須有的證據怎麼會相信呢?他回城後,命部將堅守九江,不準左兵進城。不料部將張世勳已經同左部將領私下勾結,夜間縱火焚燒全城,頓時大亂起來,袁部諸將不能存身,劈門而出,同左軍合營;左良玉部兵乘勢入城殺擄淫掠。袁繼鹹於絕望當中準備一死了之。左良玉派部將張應元把他擄入舟中,袁繼鹹一再投水自盡,都被救起。

左良玉竭力向他表達自己並沒有推翻弘光帝的意思,要袁繼鹹一道東下“調護兵將”;監軍李猶龍也再三勸說徒死無益,不如見機行事。袁繼鹹無可奈何,隻好同左良玉及其麾下諸將約定嚴禁燒殺搶掠。

可是正當左軍由九江準備東下時,六月初七日,左良玉竟然暴病而亡了,結束了他這大造殺孽的一生。左良玉此人,正是位殘害大明百姓比殺害造反農民軍更厲害的“名將”!而這時候,距九江之變僅僅隻有三天。(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明末瘋狂》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