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永安盛世(1 / 2)

公元465年年末,凜冬將至,無盡的寒意開始漸漸籠罩著這片土地。天空中彌漫著陰雲,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嚴寒。

北梁國皇帝突然駕崩,諸侯與朝中奸臣相互勾結的陰謀之火,燃燒得愈加旺盛,如同猛虎下山,威脅著整個北梁國的安寧。皇權與中央集權遭受到了自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豪強大族、門閥士族勢力呈現了上升的發展趨勢,皇室與大族勢力此消彼長,導致了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強權之間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眾皇子皆荒淫無道,昏庸無能之輩,無力扭轉此朝廷巨變,眾皇族及家眷幾乎無一人幸免,皆被弑殺或變賣為奴。

從此北梁國土上兵戈搶攘,戰亂不息,民不聊生。而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似乎無人能夠抵擋這股巨大的洪流。

由於北梁中樞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政治的黑暗,朝廷中樞權威不複,致使朝廷及各方地縣軍事力量日益頹敗,邊陲戰亂不休,夷人、胡人、越人和蜀人四方外族趁亂侵犯、燒殺搶奪。

在這北梁國國破家亡之際,四方外族趁此機會不斷向外擴充領土,異族的勢力也悄然湧動。它們如同千年的巨石,沉默而強大。

公元466年,涼州軍的統帥諸斯年率領著他的精銳之師揭竿而起,腰佩長劍。進軍北梁國都,攻占皇城,斬殺奸臣奪取了魚符,掌握住了兵權。並平定了豪強大族、門閥士族等各方勢力。

北梁幸存的忠良將士眼見朝廷即將覆滅,便皆追隨諸斯年,奮起反抗外敵,不出兩月涼州軍就擴充至十萬人,皆英勇善戰之士。隨後涼州軍西北方向討伐北夷和胡人,逼迫夷人軍隊退至黑河城以北,以西南討伐越人和蜀人,逐一擊破外族侵略,雖傷亡稍慘重,但捷報連連。

在涼州軍的數十萬將士中,可是藏龍臥虎,不乏各派能人異士,就連那些黑暗的異族爪牙,雖然陰險狡猾,但也重創連連。

而這一戰,也致使在之後的數百年,各方外族徹底臣服於中央集權的統治。從那以後,異族這個詞語竟然也成了傳說,好像它隻是個遙遠的記憶,再也不敢出來作祟。

公元467年春夏交替,曆時18個月,北梁國徹底走向了滅亡。南梁軍首領諸斯年被眾將士擁戴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南梁,年號定為永安,諸斯年則被眾人稱為永安大帝。諸斯年隨後將涼州軍擴大編製,並改名為南梁軍,建都涼州,更名為涼都,那一年,是永安元年。

自永安大帝諸斯年登基以來,他一直秉持著勵精圖治、恩威並施、休息養民的政策,他深知君主的製衡之術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因此吸取了北梁國覆滅的教訓,時刻關注百姓的生活。更是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

所以,不足五年,南梁國就徹底擺脫了戰爭的陰影,日益安定。之後在南梁國四任皇帝的內政修明,革新稅法,銳意圖治之下,南梁國日益繁盛,使得社會出現了較為安定的局麵。並一直致力於平定外患,尊重邊陲風俗,促進了外族融合,穩固邊陲,一時之間成就了永安盛世的佳話。

在近百年的永安盛世中,南梁國眾諸侯及眾多忠誠勇武的將領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而在提及南梁國的忠臣良將時,絕對不能忽視南梁國開國功臣、軍侯姬氏以及手握半個魚符的駐邊將領祁氏一族的功績。

可以說,南梁國數百年的繁榮盛世,可謂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一直是百姓們茶餘飯後所津津樂道的。所以,在這數百年來,南梁國的大街小巷一直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

朱雀大道連狹斜,

寶馬香車向侯家。

齊家治國平天下,

邊陲祁氏功勞大。

簫鼓喧笙醉太平,

一群歌鴝共啼花。

南梁河水浮胭脂,

兩岸紅袖歌不盡。

……

除了南梁國的皇城和朝山的南梁行宮之外,這座建於南梁開國的百年的姬侯府在南梁國,算是最赫赫有名的府邸了吧。威嚴、開朗兩相稱,粉牆環護,青磚灰瓦,綠柳和香樟交相呼應、扶搖直上,偶爾傳出幾聲鶯啼鳥鳴。門樓頂端鋪設著一排排雕刻了精致花紋的琉璃瓦,樓角用上好的玄武岩雕刻而成的飛簷上,純金打造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依次排開,姿態生動,神貌各異,數百年來,鎮守著這座軍侯府的八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