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從小到大看過的青春校園劇來看,開頭清一色是沐浴在陽光下的學校全景,搭配專屬背景音樂,可能是上課鈴聲,也可能是鳥的嘰嘰喳喳,那我也以這種開頭吧。
有些燥熱但不悶的黃昏,橘黃色的晚霞如水墨畫般洋洋灑灑地占據了大半篇幅,餘暉在來來往往的人身上都鍍上了一層光,烤得人身上暖烘烘的,就連空氣中漂浮的塵埃都是金黃色的。
百年老校,陽城一中在陽城市中心靜靜矗立著,容納和寄托著千萬名學生家長的希望和夢想,接受著來自四麵八方的目光。正所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鬧市讀書,修的是人心,立的是遠大誌向。
在落日餘暉下,陽城一中校園內,古典大氣的教學樓,似端端站著的聖女,散發著神聖的光芒。教學樓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學生們的歡聲笑語,無不彰顯著陽城一中在曆經百年風雨後,仍屹立不倒,勃勃生機。
這樣的一個傍晚對於已經高二的張瑜潔來說沒什麼不同,晚上仍然需要上晚自習,明天也不會通知放假。
作為值日生的張瑜潔,吃完晚飯回到班級後,發現掃地、擦黑板、整理講台,擦玻璃這些工作有人捷足先登了,個子不高的她自然不會搶著擦門,所以最終張瑜潔選擇了拖地這項光榮的工作。
在其他值日生差不多完成時,張瑜潔認命地拿起班級東北角落的拖把,提著拖把從前門出去,向走廊南側的水池走去。
一中的教學樓構造像是缺少頂的長方盒,也可以將天空作為頂。北樓育知樓和南樓行知樓分別是高一高二和高三的教學樓,西側是大長廊、廁所和水池,東側是負責監控的保安室。
同學們總會戲謔稱一中為“陽城一監”,中午家裏人送飯稱為“探監”,有時她聽到其他人這樣說也會附和著笑。確實,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一中嚴格的管理簡直就是扼殺了花季少年的天性。
但大部分的時候,被教學樓局限的一小片天空總是給張瑜潔的心靈以小小慰藉,撫平不安的心情。
為什麼呢?張瑜潔想。
大概是由教學樓和小小天空聯想到了《大魚海棠》裏夢幻的圍樓和連接著人類世界大海的天空。海豚在漩渦出現時穿過天空來到人類世界,她不知道有沒有異世界,當她看到飛過教學樓上空的大雁,它們展翅穿過綻放豔麗光彩的雲層,她想那一刻那些大雁或許見到了光怪陸離的夢境,那是大自然的饋贈。
通往水池的走廊上人很多,剛從廁所走出來去洗手的,去打水的,往回趕的,還有結伴趴在高1米4的護牆邊放空大腦的。
張瑜潔靠著護牆走,邊走邊偏頭望向教學樓上空正中央,當時她在想什麼呢?
好像什麼也沒有,她隻是心無旁騖地欣賞,感慨天好美啊,雖然自己近視,但一點不耽誤看美景。
“哈嘍”女生的聲音傳入張瑜潔耳朵,歡快帶著一絲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