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一事而終生從之,這樣便是進入了賺錢的道。
賺錢必須從一而終,做一件事,做一個項目,做一個環節,長期堅持,始終如一。
人也必須認同一種思想,堅持一種價值觀,依道而行,並貫徹到底。
真理無好壞,沒有絕對的真理,天下之道,殊途同歸。有人喜歡儒家,有人喜歡道家,有人喜歡鬼穀子,有人喜歡佛學。不管哪種思想和價值觀,從一而終,貫徹到底,都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道。最怕的是一個人什麼都不信,什麼都不認同,一會相信,一會懷疑,總是搖擺不定,止步不前。
我們想在這個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就不要到處尋找捷徑,尋找新的機會。要學會老實,老老實實把手裏的項目做到極致,這就是最大的機會。
大多數人沒有出路的原因,就是一直在做布朗運動,無規則地亂動、亂看、亂聽,不老實。做人不老實,做生意也不老實。
假如你告訴窮人一個賺錢的真理,他立馬會反駁你,否定你,然後找下一個人學習,繼續反駁,這樣反複循環一輩子。他不會去執行,絕對不會。他隻是為了反駁別人而存在。窮人之所以窮都是有原因的,不要去同情窮人。
如果說什麼樣的人可以賺到錢,那就是有恒心的人,這是一個大招,就是熬。把同行熬死,把自己熬出來。一個項目有沒有利潤,是看你能不能長期做,把它做透徹,做精,而不是比誰換項目換得快。
為什麼我的同行那麼多,我照樣可以把他們搞死,就是因為我一直在堅持做我的項目,而他們會懷疑自己,朝三暮四。我就是要和他們不一樣。我的戰術都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道馭術。
一個人,選擇了一個項目,一個關鍵詞,一個社群,一個長遠的目標,從一而終絕不改變,直到成功。
窮人為什麼不會變富?就算知道了成功的理論,還是會永遠窮下去,一輩子都翻不了身。難道是行業不好嗎?人人都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從客觀事實來看也是如此,其實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他們不在賺錢的道上。第二是他們從來沒有在一個行業裏從一而終地深耕過。
窮人喜歡打工,也喜歡跳槽,這屬於心性不及格,愚昧且無知。窮人以為換個公司工資就可以高一點,這是什麼邏輯?他們永遠不知道你的工資就是你現在的價值,自己沒有價值,換多少公司,換多少行業都沒有用。
創業失敗者也是一樣,習慣性的換項目,幹兩天沒賺到錢就換項目,世界上所有的項目都可以賺錢,不是項目不行,是你不行。
人行幹啥都行,人不行幹啥都不行。
還有一點,就是窮人沒有在賺錢的道上,前麵說過,賺錢就是把你的產品或服務賣給更多的人,窮人隻是在打工拿死工資,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不覺悟,可能是太愚蠢了。
當我們知道事情該如何做的時候,我們就要那樣去做,這叫絕對理性。
很多本科大學生和研究生上了四五年學,學出來還是想繼續給別人打工,很少有人創業,打工就是他們最高的目標,打工就是他們的目的,他們太容易知足了。這樣的人生在他們看來再正常不過了,而在我看來,這就是沒有出息。
我接觸過一些老板,隻有初中學曆,一個月的利潤抵得上白領半年賺的錢。我也接觸過大學剛畢業,就創業成功的老板。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野心和欲望需要得到滿足。
他們不會退縮,不會抱怨,也不會甘願被人驅使。他們有野心,有誌向,有強烈的幹一番事業的衝動。
他們總是說,誰都靠不住,也不要想著依靠誰,隻靠自己往社會上層爬,極端自我就是王。
這就是覺悟。
我是傳播強勢文化的,強勢文化也可以淺理解為帝王之道,就是說我們是世界的中心,我們就是要製定規則,我們打破規則,然後製定新的規則以保證我們的利益,人類曆史皆是如此。強者是自私的,同時也是無私的,以保證他人的利益為前提,最大程度地保證自己的利益。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比如老板必須保證員工的利益,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畢竟得民心者,得天下嘛。
規則是約束別人的,而不是約束自己的,這就要用到法家思想了。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慘死,告誡我們,要把絕對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裏,自己要有修改規則的權利。這就好像是公司創始人享有的一票否決權,如果沒有絕對的權力,就不要行越軌之事。
馬克思說資本是一種社會權力,資本越多,享有的社會服務越多。
賺錢的本質就是爭奪生存權,爭取更多的社會服務權。弱肉強食,弱者連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的權利幾乎都沒有了。
多少家庭因為貧窮,沒錢看病等待死神的降臨,沒錢結婚斷了香火,沒有錢養家糊口從而妻離子散。我生在農村,這樣的事我見太多了,但我並不會同情他們,這都是弱勢文化導致的必然結果,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這樣的情況太多了,要怪隻能怪自己沒有覺悟,沒有早一點了解強勢文化提升思維,了解規律,並且利用規律改變自己的人生。
生存之戰從來沒有停止過,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