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顱腦側寫與罪前幹預(1 / 2)

我“殺”過很多人,手上卻沒有一滴血。

別人克服“犯罪”傾向,隻需道德即可,隻要良心尚存,便不會遺恨終生;我克服“犯罪”傾向,必須法理幹預,凡有一時衝動,定會萬劫不複。

可笑的是,我並非曆史上手握生殺大權的帝王,也不是影視劇中擁有絕對力量的反派。

我叫吳恙,是罪前幹預科的側寫員。

顱腦側寫技術在刑偵領域的應用還處在初步階段,簡單來說就是重刑犯被抓捕之後,讓側寫員通過顱腦入侵設備進入他們的精神世界讀取記憶。

側寫員進入重刑犯的精神世界之後,將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經曆他們的作案過程。

這個時候側寫員沒有自主意識,會以為自己就是犯人本人。

這個特點有個無可替代的好處,就是側寫員能深入挖掘案犯的心理活動,寫出來的側寫報告更加真實可靠。

當然,還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側寫員無法分辨哪些是自己的記憶,哪些是案犯的記憶。

我們從案犯的精神世界走出後,往往會認為自己就是案犯,被害人是自己親手殺害的。即便知道自己是側寫員,也會認為自己是殺過人的側寫員。

所以,我們往往在恐懼與自責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我有好幾個同事因為接受不了這樣的“自己”而精神失常,還有幾個同事因為同樣的原因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每位側寫員都會配備固定的心理疏導員,幫助他們消除負罪感。

可這也隻能起到緩解的作用,負罪感根本無法根除。

那麼這項技術又是如何應用於罪前幹預的?最前幹預科又是幹什麼的?別急,聽我慢慢說。

側寫員是最了解案犯的人,也最清楚他們在作案過程中都影響了哪些人,這些受案件影響的人就是受案人,受案人很有可能產生報仇或者報複社會的心理。

側寫員的工作,就是將受案人的信息記錄下來,然後寫出側寫報告,交由幹預員去處理。

幹預員會製定罪前幹預方案,在受案人不知情的前提下去實施這個方案。

舉個例子,甲的妻子兒女被乙殺害,乙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但甲心中仍然過不去這個坎,產生了報複社會的心理。

幹預員通過分析側寫報告發現了這一點,便針對甲來製定幹預方案。

通過製造偶遇的方式,讓甲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如果還不行,幹預員就會安排人來接近甲,然後找機會將甲帶到罪前幹預科的心理谘詢室,由專業的心理醫生來為其治療。

聽到這兒你可能感覺不理解,直接把甲帶到心理谘詢室不就行了,何必這麼麻煩。

這樣做當然可以,而且大部分的“甲”都是由幹預員直接帶到心理谘詢室,我剛才舉的例子,隻是一小部分不願意接受治療的“甲”,他們認為罪前幹預科將他們定義為受案人是對他們極大的不尊重。

所以,幹預小組一般由三人組成,幹預員、側寫員、心理疏導員,一般由幹預員任組長,其餘二人任組員。

聽我說了這麼多,想必你對側寫員這個職業充滿了好奇,對進入別人的精神世界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想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側寫員。

簡單來說,側寫員必備的心理素質之一就是摒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