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封將(1 / 1)

安元十四年,邊夷犯境,大將軍府連府父子出征,曆經六載,將蠻夷驅回邊境,舉國歡慶。連府嫡子連奕更是足智多謀,英勇善戰,數次率精兵突擊敵方大營,斬數名敵將首級凱旋。聖上龍心大悅,親賜護國將軍封號,予以重賞,並多次召入宮中長談。自此,將軍府連出三代英才,大箱大箱的封賞抬進將軍府,羨煞旁人,本是門可羅雀的將軍府一時間訪客如織,門檻都被紛至遝來的鞋底磨低了不少,這其中多數的除了道喜的同僚,便多是各大世家請來的媒婆---誰人不知連小將軍連奕如今已二十有三,卻仍未娶妻,連妾室通房都不曾有過一個,各大世家未出閣的女兒與哥兒自是搶破了頭,想坐上將軍府少夫人這風光無兩的位子。再說大乾民風開放,娶男妻並非什麼上不得台麵的事,因而京城上流的姑娘少爺圈裏,自是一番風流暗湧。

而此時,連奕本人正在後院喂魚。

青年一身靛藍衣袍,修長的手指上結著一層厚繭,明顯是長年累月握兵器操練磨出來的,這雙舞槍弄棍,打退邊疆蠻夷的手,如今撚著一粒一粒的魚食,有一搭沒一搭地投進魚群裏,看一池鮮紅的魚爭搶著吃完一把魚食,拍拍手上不存在的灰,轉頭走入房中。隨侍的老奴帶上門,輕聲道:“今日又來了幾個說媒的,都被夫人擋回去了。方才夫人身邊的侍女來傳話,要您晚飯前去偏廳一趟,說是夫人有事相議。”連奕垂眸嗯了一聲,算是知曉,便在案前坐下。老奴見狀,知趣地在一旁磨墨,一時之間,屋內隻剩筆墨沙沙之聲。

正廳。

杜氏抿了一口瓷盞中的茶水,柳眉一挑,下方的媒婆脊背莫名一涼,手裏的茶盞差點沒端穩,灑出幾滴到地板上。旁邊候著的丫頭立馬識趣地往前,擦盡地上的水漬。杜氏見狀,才不緊不慢的開口:“劉嫂子一片熱心,但錦安尚無娶妻的打算,我又是續弦,實在不好說什麼。”劉媒婆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連忙找了個借口請辭。杜氏也隻是微微頷首,道一聲“勞駕”,便差人送劉媒婆出門去。

待送客的小廝來報劉媒婆已送出府外,杜氏才微微一動。邊上的貼身丫頭上前扶住杜氏,一幹人靜靜回了後院正房。入了臥室,卸去珠釵妝容,又換上一身素衣,外頭通報連奕請安,杜氏忙移步偏廳屏退一幹閑雜人等,喚連奕進來。待連奕入室,杜氏疾步上前拉住剛要跪拜行禮的連奕,上上下下細細打量一番,才啞著嗓子開口:“怎麼如今和姨母都如此生分……這裏沒有外人,不必擔心,讓姨母看看,都瘦成什麼樣了……”話音未落,杜氏先哽了聲。連奕手忙腳亂地接過帕子給杜氏拭淚,放輕嗓子哄道:“姨母放心,外甥在外也掛念著姨母,再說這哪是瘦了,明明是練了一身實實在在的腱子回來,姨母莫傷心,待會父親回來又要責備我沒大沒小了。況且近日回府,大大小小事宜繁多,竟一月都不曾好好來給姨母請安,還請姨母諒解。”聽聞此言,杜氏才收了眼淚,但手上卻未放開一毫,拉連奕到桌旁坐下,絮絮叨叨說起連奕出征這段時間內的家長裏短。

連奕自小喪母,如今的將軍夫人杜氏,原是連奕母親的胞妹,連奕的姨母。連母尚在閨中時便與這個妹妹形影不離,夫人去世後,杜氏不忍連奕小小年紀沒了人照料,自願嫁與連將軍做續弦,隻為照料連奕長大。二人在外稱母子,私下裏卻仍是姨甥相稱,隻因杜氏從小告誡連奕:“我隻是你的姨母,就算再好,也不可忘了母親。”因此,連奕與杜氏的關係雖是姨甥,卻勝似親生。

杜氏講到方才的劉媒婆,又想到近日絡繹不絕的說親,不無擔憂:“你如今也老大不小了,怎麼還不找個姑娘哥兒的,當心再過幾年沒人願意嫁了。再說那些說媒的一張嘴花言巧語,是姨母讓你待在院內,這些人有姨母替你擋回去,未來請安怪不得你。”連奕淡淡笑道:“外甥如今並無心上之人,若是隨便定下婚約豈不耽誤人家,況且如今局勢,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掛念兒女情長,”論及此處,連奕話鋒一轉,“如今那位,如何?”

杜氏聞言,冷笑一聲:“既然她敢來撒野,那她就要看清楚,這到底是誰的地盤。奕兒放心,既是在將軍府,她就翻不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