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經過高中洗禮的大一新生來說,好不容易熬出頭了,隻想著要好好放鬆一下,體會體會“你上大學就好了”的那種感覺。畢竟,高中苦哈哈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想談戀愛?可以,等到上大學就能談了”“不想學習?可以,等到上大學就好了”“想要賺大錢?可以,先考上大學吧”“不想爸爸媽媽管東管西?好的,你考上大學我就不管了”,好像隻要考上了大學,我們就能夠做任何自己想做而又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考上大學,我們就是大人了,不用再被父母的各種規則束縛住。
“考上大學就好了”這一信念,也是支撐我咬牙考上大學的動力。
可實際上,大學生活真的沒有比高中生活更清閑。
上了大學才知道,你的學習是沒人監督的,你的生活是需要自理的,你的很多事情是沒有父母陪在身邊來搞定的。如果你想獲得獎學金,如果想要獲得什麼獎項,你必須要努力付出,你要自己去關注、去爭取、去獲得。而且,大學不像高中,高中時候老師的監督、同學之間的鼓勵和競爭、每次考試的排名都會讓你打起精神來學習,大學的進步可都靠你自己來監督自己,隻有自律的學生才能夠得到獎勵。
並且,大學除了學習,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還有學生會、團委、學社聯的工作要做。
我們小宿舍的四個人,最開始的打算本來是一起上學、放學、吃飯,就像高中那樣可以規律性的見麵,可以多多交流,形成一個小姐妹團體。可實際上,我們選擇的課程不完全一樣,我們參加的社團也不一樣,我在團委,影茜在學生會,她當然是為了跟宋爵學長朝夕相處而選擇了學生會,欣怡和蔣文在學社聯,我們幾個人的日常交集並沒有那麼多。
另外,欣怡忙著考托福和GRE,影茜忙著談戀愛,蔣文則跟著幾個好哥們兒一起忙樂隊的事情,而我,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幹。
我喜歡宅著,因為宅著就可以不出去花錢。
畢竟是新認識的同學,大學四年都要在一個宿舍同住的。最開始我為了表示友好,也為了跟她們相處融洽,每次她們叫我一起吃飯,我都會去的。後來發現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可能真的比狗和狗之間的差別更大,我的天花板還達不到別人的地板。她們一個月的生活費1000元打底,而我撐死了一個月才能夠從爸爸那裏拿到300元錢。
生活的現實,讓我明白了,我沒有辦法跟她們總是一起活動、一起吃飯,因為我的自尊心不允許我總是蹭她們的錢花,但是我如果每次都AA的話,那我可能生活費撐不過半個月,後半個月就要喝西北風了。
漸漸地,她們可能也發現了我時常脫離小團體,不跟她們一起活動,再後來我們四個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而她們三個人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了。
畢竟,隻有相似的人才能跟相似的人玩在一塊兒吧。這個道理我是懂得的。
於是,我開始更加堅定,什麼時候都沒有搞錢重要。
在大學裏,我怎麼搞錢呢?
我梳理了一遍,學習上我如果排名在班級前三,我可以拿到獎學金,參加團委、學生會、學社聯的工作都可以在評獎學金的時候加分,如果我在大學四年都能夠拿到獎學金的話,那我在畢業的時候還可以評上特等獎學金。順道說一句,高中我也是申請了助學金的,畢竟人窮誌短,畢竟我需要錢,錢能夠幫助我完成高中的學業。大學也有助學金,雖然每次申請助學金我都會覺得有些丟人,因為申請助學金就等於昭告天下“我很窮”,而對於我來說,承認自己很窮還是需要一定勇氣的。畢竟,沒有幾個人能夠坦然接受自己很窮,特別是對於一個自尊心挺強、對自己的家庭情況習慣於閉口不談的我來說,我內心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跟別人一樣的。
如果我再做些兼職,那樣我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錢。
當影茜拿著摩托羅拉的彩屏手機時,我連手機都還沒見過,當欣怡買了我們宿舍第一台電腦時,我剛買了諾基亞最便宜的黑白手機,當蔣文為了樂隊排練買了一千塊的吉他時,我已經連續吃了半個月的泡麵、水餃了。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真的比那什麼和那什麼的差距都大。從此以後我就下定決心,大學裏麵隻專注學習和搞錢,其他的事情都靠邊站吧,又不能當飯吃。
人生下來窮,是沒得選擇。如果自己已經有本事和方法賺錢,卻還是不願意付出努力,那就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