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穀雨至,萬物生(1 / 2)

古往今來,二十四節氣始終指導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穀雨,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

遵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穀雨這天,鎮海城官方在城郭外的交易市場舉行了簡單且隆重的海祭活動,祈禱海神保佑今年風調雨順,民康物阜。

在新世界的北半球這片大陸,隻有持續而穩定的東南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才能帶來潔淨的空氣,吹散籠罩在城市上空帶有核輻射的微小塵埃,給這座城市重新注入生機和活力。

城門口,已經封閉了166個晝夜的厚重鋼門伴隨著“隆隆聲”,已經沉入鎮海城的地底,城樓頂端上插著一麵綠色的旗幟,城門口的巨大顯示屏顯示的是健康的綠色,數字9代表的是核輻射指標為連續9天正常,隻要連續一周顯示正常,鎮海城就迎來了開城的契機。

舊世界,農民遵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時令節氣安排生產生活。

新世界,東南風起而作,西北風起而息,已經鑲嵌在所有人的意識當中。否則,逆勢而為丟掉的可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雖然,每時每刻都在死人的城外流民區,一條生命的流逝著實是微不足道,但能夠活著,誰也不想在身患輻射疾病的巨大痛苦中慢慢死去。

離城門口的不遠處,是一片青磚鋪設的小廣場上,廣場上的海祭活動已經結束,郝忠勝市長為那條麵朝大海,駕雲騰飛的金龍點睛之後,已經在邊防隊的重重護衛下返回了城內。

點金之後的巨龍,頭頂那盞直徑兩米的繡球,向四周掃射出一道道璀璨的光柱,金龍化作燈塔,尤其在夜裏更加光彩奪目,這一刻,昭示著鎮海城開城對外通商貿易,迎接來自四海的客人,這也就意味著,城外的流民們,一年辛苦的勞作開始了。

原本這是新生的開始,然而,小廣場邊上那幾具瘦骨嶙峋的屍體卻是分外的刺眼,那是“搶米山”祭祀活動中被踐踏而死的流民。

從他們嘴角流淌出的暗紅色血液,已經在青石板上凝固成一條扭曲的褐色盤龍,不健康的白加上詭異的紅,讓屍體顯得分外瘮人。

或許,真正的祭品,不是那沿著塔架堆積而起的合成糧,而是這些已經死去的活人。

不過,年年如此,誰在乎這些呢?今天來到這裏的流民們,哪個不是為了搶到一點口糧而來的呢?

小廣場的地麵和四周,不知名的野草從青石板的縫隙間艱難的探出頭來,為周遭妝點了綠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像是流民們年複一年的真實寫照。

“搶米山”的支架已經崩塌,上麵掛著的一袋袋合成糧已經被搶奪一空,無數瘦骨嶙峋的流民為了得到一點可憐的合成糧,相互擁擠踩踏,弱者就成為了他人登山的墊腳石。已經搶到一點食物的流民,頃刻間狼吞虎咽的吃到肚子裏,因為隻有在肚子裏的東西,才是安全的,也隻能說相對安全。而沒有搶到食物的,有的躲在角落裏跳腳罵娘,詛咒官方都是一群爛肚腸的鐵公雞;有的仍舊趴在地上,將之前因為爭搶時翻倒在地上,還和著泥水的合成糧碎末塞進嘴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