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病人中膈的寒水過於強盛,以至於收斂了肺中的經絡,影響了人的呼吸,那麼這時人就會感覺喘不上氣,有種窒息的感覺,這時就需要趕緊用藥把中膈的寒水升溫,讓收斂的經絡舒張開,這時一般的熱性藥效果太慢了,需要一味強的藥,所以選擇去掉麻黃加入炮附子。”
“師傅,那為什麼要去掉麻黃呀,麻黃不也是陽性的嗎?”
“麻黃是陽性但它主發散,而炮附子的熱性很強,如果不去掉麻黃,那麼藥物就不能集中陽熱去把中膈的寒水升溫,病人恢複的速度會很慢,所以這才去掉麻黃。”
“哦哦,這樣呀,那蕘花也要去麻黃,這是為什麼呀?”
“道理也相同,這類病人平時體內的濕氣就很盛,濕是屬陰的,陰盛陽就會弱一些,此時如果用麻黃這種行陽發散的藥就會讓本來弱一些的陽更弱,不利於身體排出濕氣,所以這才去掉麻黃。”
“哦哦,我懂了師傅,行陽的前提是陽氣要夠,不然就會是一種負擔。”
“是這樣。”師傅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
“請師傅繼續講解炮附子。”我恭敬地說道。
師傅清了清嗓子說道:“這附子的形狀和心髒很像,心髒五行屬火,所以附子的藥性入心,同時具有大熱,可以強心髒的火,然後通過心髒運送血的作用把熱傳遞到全身。炮附子是附子用鹽鹵水浸泡煮過後的藥物,鹹味入腎,所以炮附子可以強腎,增強腎管理水的能力;同時附子經過煮沸後,獲得了一個特性。”師傅突然看了看我,想知道我是怎麼想。
突然一下子的安靜,讓我感覺心頭一毛,隨即一邊思考一邊說道:“煮沸的特性,沸騰的時候,液體會蒸發,變成一種向上走的氣,且氣的力量還很強,可以把蓋子頂開。所以附子會不會就具備了向上到達體表的效果了?”我看向師傅,想知道自己猜的對不對。
師傅聽到這番解釋,滿意地說道:“不錯,就是向上到體表的作用。病人的脈象是浮的,就代表病邪以至於水邪都是在體表或者體表附近的位置。這是用炮附子下去,首先炮附子進入到腎部,給腎點了把火,讓腎管理水的能力得到增強,幫助藥物去把中膈的水飲去掉;然後,炮附子的藥性上升,到達體表,用大熱去溫化中膈的寒水,這時如果氣化了,那麼水就能排出,如果沒氣化,那也會因為炮附子的作用讓水容易受腎管理,到達它應去的地方。這樣一來,這團阻礙呼吸的寒水就解除了。”
“原來如此,那師傅,這個藥物要放多少呢?”
“放一枚就可以,大概有40g,不過要看病人體型和病情,相同體型下,如果病人很嚴重,已經喘不上氣了,就找顆大的,病情差不多,但體型十分瘦小,就找一顆小的。”
“哦哦,我懂了師傅。這世上沒有絕對的處方和絕對的劑量,都需要在理解藥性的基礎上,依據病人的病症和體型進行合理的加減,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者。”我感歎道。
“沒錯,來我們繼續說另外兩種情況吧。”
“好的,請師傅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