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悅心下也著急了起來,決心以“禦靈之法”試一下。這“禦靈之法”是淩悅在女床山上修習的溝通天地靈物的法門,能與飛禽走獸互通心意。該法門修到極致,甚至能收服上古妖獸為己用,其師“妙升仙人”就以此術在女床山養了眾多靈獸。
思緒萬千,皆一念之間,淩悅屏息凝神,手指在胸前不斷變換結印,“禦!”一聲嬌喝,右手向蠱雕一指,隻見一道白光從蠱雕頭頂傾瀉而下,蠱雕雙目瞬間失去了前時的淩厲,變得茫然了起來。
“好機會!”唐紫龍與淩雲抓住時機,前有唐紫龍風肖劍出,使出劍訣“斬風”,風肖劍化出百丈虛影,向蠱雕斬去;後有淩雲變化八極棍,再使出“八卦棍法”,一前一後夾擊蠱雕,蠱雕眼中雖片刻便恢複清明,但已禦之不及,被兩人穩穩擊中!
……
山洞中。
話說另一邊,杜姝將神秘男子帶至山洞,淩婕也感之疑惑,與杜姝一同探查起來。
兩人探查間,忽然感到整座山脈似乎都在震動。淩婕向洞外望去,柳眉微蹙,卻是為唐紫龍擔憂了起來。
不知是否是震動的影響,神秘男子咳了一聲,緩緩睜開雙眼,看到身旁兩人,倏地起身,擺出一副要施法攻擊的架勢。不料男子體內不知為何緣故,閃出金色光芒,隱隱抑製住了男子的氣息運轉。
“你別動,我們沒有惡意。”杜姝過去將男子攙扶住,又緩緩將他平躺下來,這男子許是體內方才金光反噬,又暈厥了過去。
杜姝再次查看,卻訝然道:“這人體內被下了好強的禁製,同時又有另外一股能量波動,這股能量奇妙異常,有些似是人體七魄,但又不是;再觀他體內真法氣息,並非人界修真之氣,倒像是師父收藏的《神魔誌異》中所描述的魔族魔戾之氣。”
淩婕點點頭,“如此說來,此人必同魔族有所淵源,我們還是不要輕舉妄動,待紫龍歸來,將他帶回去處置罷。”
杜姝卻是搖搖頭,“我探其氣息,應是為衝破禁製,用盡了最後一絲氣力,他的魔核也因此受損,現在已經行將就木。我作為醫者,不能坐視不管。妙法傳承應當可以為他修補魔核。”杜姝竟然是想用在女床山上習得的“妙法傳承”,來為這人修補魔核。
“不可!魔戾之氣雖是不屬於陰陽五行,但魔核卻是屬陽。魔核受損,你隻能以自身七魄之陽氣補之,如此一來,必會連累自身壽數!”
“無妨,我們女床山妙法煉化陰陽,壽數自然可以在以後的修煉中再補足,如今以壽數救人,也是醫者的職責所在”。
“可是魔族行事詭秘……”
“師姐!”杜姝麵露堅決,打斷了淩婕,“你知道的,我向來將各族視為平等,雖然父親敵視魔,但我向來是不管這些的。”
淩婕也知其就是這般性情,雖然目中盡是擔憂之色,但實在是不好再說。
隻見杜姝將男子移至洞中空曠之處,四周以銳石刻畫陣法後,坐於男子身旁,開始感應天地,體內慢慢有真氣引出,為男子修補魔核。
一時間洞中五彩光芒四起,淩婕眼中盡是複雜之色,心中想著,淩悅一直稱杜姝是她所見過的最善良之人,也確實如此了。
過了約莫兩盞茶的時間,淩婕隻覺得山洞中又震動了起來,許是外邊的戰鬥已經到了白熱,而杜姝也到了施法的關鍵時刻,她內心不自主地愈發焦急了。
果然,受到了震動的影響,杜姝一個不穩,手中靈氣消散了許多,眼看魔核即將修複成功,但杜姝也漸漸體力不支,無法凝聚更多靈氣了。
緊要關頭,杜姝想起來男子體內的另一股類似七魄的能量波動,於是死馬當活馬醫,以僅剩的靈氣牽引其體內那未知能量,彌補不足,修複魔核,終得成功。
洞中五彩光芒乍一消散,杜姝便虛弱得躺了下來。
淩婕趕忙將其扶起,取出一顆丹藥,喂杜姝吃了下去,這丹藥是女床山的靈藥,專補靈氣,僅僅兩三個呼吸間,杜姝麵色就紅潤了許多,也能正常行動了。
“多謝師姐!”杜姝點頭謝過了淩婕。
淩婕搖搖頭,“師妹,你就是太過善良了。”
“我既然被世人稱為‘醫仙’,那必然是以救死扶傷為己任了。”
杜姝這般說著,又轉頭望向男子,隻見這男子麵露痛苦之色,想必是在與方才杜姝牽引的那股神秘力量做磨合的緣故,若能成功融合,則男子性命可保,若不能成功,杜姝也不知曉會有怎樣的結果,眼前就隻能希望這個男子能熬過去了。
此時她心中又生憐憫,從腰間解下隨身攜帶的小盧笙,吹奏了起來。杜姝自小修習音律,這笙是她自行做了改進的,減小了簧管,易於攜帶,她自己為其命名“扶笙”。
“旖旎香風繞指生,千聲妙盡神仙曲”,宮、商、角、徵、羽僅僅五聲,在杜姝的指尖卻如聖音般,叫人欲罷不能,顆顆音符如泠泠溪水,又如清清鳥鳴,一會兒又似瀝瀝細雨,似款款風輕。淩婕在旁隻覺曲聲如無根之水,滴滴沁入心脾,縈繞而不絕。
一曲吹罷,男子神態逐漸平和,似乎已經沒有了剛才的痛苦,杜姝這才放下了心來。
而就在此時,男子緩緩睜開了眼睛。
*
*
*
*
【作品參考】
*南次二經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音豬皮,pi字兒有的設備打不出來,所以後麵會更換為“貔”),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音朱)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山海經·南山經》)
【太州要聞】
陰陽二氣:世間生靈皆是由陰陽二氣演化而來。人族中,陰氣對應體內三魂;陽氣則對應體魄,即肉體與七魄。
靈氣:自開天辟地之後,便彌散在太州大地上的氣息,最初的修真者發現可以將天地靈氣引入體內,轉化為“真氣”,作為己用。
真氣:貯存在修真人士體內,由靈氣轉化而來,是大多修真人士的真法來源。真氣的數量與質量是衡量修真等級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