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知者利仁(2 / 2)

秦堪想了想憑本心而已,我隻是一個從山下走出來的窮酸子,一路走來坎坷不斷,麻煩不斷,為了生存,我已顧不得什麼正與邪,善與惡,隻想在這紛亂的世上活下去,保護好我的妻子家人,如果可以的話,讓她們活得更好,人生更豐富,而我……”

仰頭看著灰蒙蒙的堪呼出一口胸中濁氣也有自己的理想,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用自己能力去改變一些什麼,當然,隻是盡力而已,李公也是有家的人,應該知道,一個有了家有了羈絆的男人,肯定不會為了所謂的夢想理想去拚命的,隻盡一份心力而已,能成固然可喜,不能成則果斷退避,絕不再試,因為我如今每曆一次風險,都如同將我全家人的押上了賭桌,我輸得起自己的命,卻輸不起妻子家人的命……”

“所以,我願意順應世道情勢,變換出不同的嘴臉,達則兼濟下,窮則獨善其身,理想這個東西太虛無,如果它與我的妻子家人的或幸福產生了衝突,我將毫不猶豫地拋棄理想,為了她們,我甚至可以不要氣節,不要名聲,我願與魔鬼聯手,也願在權貴麵前低頭,縱然萬夫所指,萬世唾罵,隻要妻子家人能把我當人,把我當成一個好人,這一輩子便算沒有白活。”

李東陽靜靜聽著秦堪這番難得聽到的心裏話,不由怔怔呆了許久。

忠耶

朝堂上滿口仁義道德的大臣,處處標榜君子之道,實則幾人能稱得上君子?嘴上得道貌岸然,轉過身幹的事盡是男盜女娼,相比之下,眼前這位年輕人無疑坦率得多,誠實得多。

所謂聖人之言,隻不過是一件拿來攻擊政敵,製約皇帝的武器,卻從未有人拿它真正稱量過自己,反倒不如像秦堪這般老實承認隨波逐流,我行我素,不去計較身後的名聲。

李東陽突然間覺得自己好像了解眼前這個年輕人了。

捋著胡須,李東陽緩緩道:“所以,你行事可以不問善惡,不問正邪,你能教太子做羹湯,告訴他何謂孝舉,也能決然舉起屠刀,眼睛都不眨地殺得東廠血流成河……”

秦堪淡淡一笑:“經營好的名聲太累了,我隻憑著本心做事。”

李東陽笑道:“聖人雲:‘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你不是仁者,你是知者。”

秦堪雙手合十,笑道:“但懷菩薩心,縱舉屠刀,亦是超度,亦是慈悲。”

章不是灌水,前麵七十多萬字,很少這麼直白大段的剖析秦堪的嗯,我覺得有必要寫一下,我筆下的主角,其亮點不僅僅是坑人而已。

章節名的“知者利仁”典自《論語.裏仁篇》,按我的理解就是,聰明人就算行仁義之事,其前提也應該是對自己有好處,有點類似於“無利不起早”的意思,但它也是一種不算褒也不算貶的人

,其實就是為了寫人大,高尚,正義,也應該有懦弱,平庸和貪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