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11月,已入冬季。寒風凜冽的吹著,天邊那點點的陽光照射下來,卻感覺不到絲毫的溫暖。此刻張不凡的心情就好像這天氣一樣,盡管穿著棉襖,但是他心底裏的寒冷卻揮之不去。
張不凡,是一名大四的學生,就讀於濱海大學。所謂“不凡”,是他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不平凡。作為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出來的大學生,他還是很自豪的,畢竟他是他們村裏第一個大學生,他承載了太多太多人的期望。可是上了大學之後,他真的很平凡,平凡到在人群裏中根本都不容易被發現。
“唉,又失敗了,這已經是第五家了。”張不凡走在回學校的路上,歎了一口氣。
此刻,張不凡真的感到深深的無奈,他感覺到自己一路走來充滿了荊棘與挫折。還有半年多大四就畢業了,而他自己依舊沒有找到一份工作,這真的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的專業過於偏門——考古學。
在這個年代,哪還有人選這個專業,全校也就十幾個人選擇了這個專業,學校領導也感覺到很無奈,考慮是不是要把這個專業取消了。同屆的學生很多都轉專業了,隻有他堅持到現在,張不凡心裏也不知道他的堅持是為了什麼,是喜歡?還是僅僅為了這個考上大學的名聲呢?
所以呢,現如今他找工作變成了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沒有公司願意要這個專業的學生。張不凡雖然感到深深的悲哀,但是他很快地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這些年的經曆讓他的意誌變得十分堅定,心裏也十分強大,當然還有他那深深地不服輸的信念!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小時候,家裏特別貧窮,張不凡6歲就幫著家裏做著力所能及的活,隻為了能幫助父母一些。每逢冬季,天氣寒冷,家裏的自來水就會被凍上。而父親在外打工,母親身體不是很好,所以12歲得張不凡就開始為家裏到山邊的井裏挑水,12歲而已,當然沒什麼力氣,每次隻挑著半擔水,然後咬著牙搖搖晃晃的回家。當然,每逢春種秋收也要靠著張不凡。母親看他心疼,卻也久久說不出什麼話來。
雖然在家裏幹這麼多活,但是張不凡確是沒有落下學校的課程,初中時,每次考試都是學校前幾名。可是世界就是這樣,個人的力量太小太小,尤其沒有知識,沒有能力。所以最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明明考上重點高中的他被有錢有勢的人算計改卷子,最後隻淪為普通高中的一份子。
上了高中,張不凡發憤圖強,要證明自己,再一次的很成功的考到了學校前幾名的好成績,可是高考的時候由於諸多原因發揮失常,最後也隻考上了這所普通大學,學著當時腦袋一熱選的這莫名其妙的考古學。
或許,這真的是腦袋一熱吧,不過這也沒有辦法。小山村並不發達,很多事情自己也不知道。可能別人的父母在孩子報考的時候給與孩子一些意見,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