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省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麵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

這裏氣候溫暖適宜,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是全國著名的農業大省。

而豐收大隊所在的小平村都地處平原地區,雖然沒有大山大河卻植被茂盛。

我要去的小樹林就在村尾。現在是秋天,這個時候的小樹林樹葉開始變黃。由淺黃,最後成為深黃,被風一吹,翻了一個跟頭,像一隻隻蝴蝶飄然飛了下來,落在了小路上,好像鋪了一層黃地毯。美麗極了!

走進林子踩在滿是落葉的地上發出哢嚓哢嚓的聲音很是解壓。林間空氣清新,安逸清靜,是種難得的生活享受。

“撲愣愣”,從樹上飛出一隻貓頭鷹。雖然我有原主的記憶,仍是被這冷不丁飛出來的貓頭鷹嚇我一跳。

前幾天是霜降節氣,就在霜降這天的前夜,一場透雨滋潤了大地,氣溫較涼,楊樹林裏的蘑菇在這種適宜的環境下也該露出土壤了。

今天秋高氣爽,晴空萬裏,是個好天氣。楊樹林早有了三三兩兩的人影,村子裏的孩子們上到七八歲下到四五歲提著籃子,或背了背簍,一手拿著樹枝,弓腰彎背,在樹畦的落葉中翻來撥去尋找著蘑菇。

樹林裏生長的蘑菇有白的,也有顏色深一些的小蘑菇,但都是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口感極佳,嫩嫩的,滑滑的,味道鮮美。

這種蘑菇好吃,人們在這個季節總是樂此不疲來楊樹林采拾。雖然每天采拾蘑菇的人很多,但大自然給人們的饋贈是毫不吝嗇的,隻要你來到這裏,都會或多或少能采摘到。

我也趕緊找了個地方認真地找起來。不知道是不是運氣非常好,用樹枝一撥就能找到一小堆。邊找邊往空間裏放不到兩個小時提籃和空間都被塞得滿滿的。

這時我才有時間往林子更深處走去。由於這裏來的孩子們少,大人們忙著收莊稼還沒來得及過來。到處都有斷掉的樹枝或歪倒的枯木隨意的躺在地上。想著撿些柴火回去也挺好,於是隨意的扯斷一根藤條,放在地上,把撿來的柴堆置於其上,扯著藤條的兩端,膝蓋頂住柴把,一手往外扯,一手往懷裏拉,嘿的一聲,臃腫的柴堆,瞬間瘦身。腳踩住柴堆,打個活結,就這樣如法炮製很快就弄了兩擔柴。

又找了個粗細合適的木棍當禾槍,一端插一捆一個簡易的扁擔就成了。蹲下,稍稍掂量,起身,站穩後,就大步流星往回走了。這時候原主的大力氣好處就顯現出來了,從林子深處一路走來也沒感到累。

走著走著,在一棵楊樹後麵發現了一叢秋葵。看到那滿是紫球球的秋葵,我的嘴巴可恥地流下了不明液體。於是欣喜的丟下柴禾摘了起來。專挑那紅得發紫的摘,邊摘邊吃。想來這時嘴巴已經被染成了紫紅色。

小時候很難吃到水果,一年也不見得吃上幾個蘋果,這種紫色小圓球就是記憶裏最美的味道。即使嘴巴裏的顏色需要幾天才能消退,卻依然吃的開心。

把摘來的果實仔細的放入口袋,擔起扁擔拎著提籃就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裏,爹娘都還沒有回來,妹妹也不在家。先把蘑菇放到院子裏,再把柴堆到廚房,這才開始細細的品味秋葵果實。

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大約快到中午了。把剩下的秋葵放到碗裏等家人回來吃。到菜園裏拔了棵大白菜,開做飯。

洗幹淨白菜和蘑菇後,把蘑菇切丁、白菜切成小塊備用。挖半碗玉米麵攪拌均勻呈粘稠狀備用。

做飯要先燒火,首先抓一把麥秸杆引火用放火著起來後再慢慢添加幹柴。待火引燃灶洞裏添上柴禾,用爐鉤將火苗調整至適當大小,避免火勢過大或者過小。

在鍋裏放入一塊豬油,將白菜和蘑菇翻炒均勻直至白菜變軟加入清水。水開後下麵疙瘩煮約五分鍾,淋入雞蛋液,加鹽調味。再上老娘珍藏的芝麻香油,這味道真是絕了!

這時屋外傳來老爹爽朗的聲音:“妮兒,做的啥好吃的,這麼香?”

是爹娘和妹妹回來了,於是我手腳麻利的把湯盛飯盆子裏,端到堂屋。邊走邊招呼爹娘和妹妹吃飯::“飯做好了,快洗手吃飯”

妹妹跟在我的身後著急的問:“姐姐姐姐你做了什麼好吃的,我在門口都聞到了香味了?”我把盆子往她麵前送了送:“看,疙瘩湯”妹妹立即高興的大喊:“哦,哦,哦,疙瘩湯我要吃兩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