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寶藏奇緣
一
公元1399年,明朝建文元年七月。建文帝削藩,欲奪燕王兵權;燕王自北平(今北京)起兵,自稱“靖難”。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破京師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奪取帝位,殺方孝孺等舊臣;城破當日,宮中大火,建文帝神秘消失,不知所蹤。
當年7月,朱棣在京師應天府(南京)稱帝;次年元月改年號為永樂,是為永樂皇帝。
十六年後,永樂十七年。
雲南紅河地界新楓莊向東七十裏外的一個小山的山腰之上。
初夏二更天,山野的草叢裏百蟲爭鳴,月朗星稀,月光如流水般淌下來,樹影朦朧。更遠之處,黑魖魖的山影連綿起伏。
林中一處空場,一個十八九歲的身形削瘦的女孩輕輕走到這裏。她手持一把七尺銀色長槍,靜靜站在場中,慢慢將那長槍平起,接著重重的橫著一抖,那長槍立時晃出十多個槍頭來,在月光下閃著銀色的鋒芒,如十幾條銀龍躍出一般。女孩忽的將槍一送,一片銀光直射向前麵,接著迅速一收,銀槍如一撲不中的毒蛇一般,即刻縮回。女孩將銀槍再橫的一掃,電光石火之間,前麵幾棵樹木砰砰砰砰,都被紮上了槍眼。
女孩練罷收勢,卻不由輕歎一聲,自語道:“爹爹說,‘槍能橫抖,十年功夫’,即使是異才也要五年的功夫,我隻兩年便練成了。可是為何家傳的蟠龍槍法和三華五氣八段錦的內功隻傳男不傳女,讓我隻能偷學偷練!”
女孩說著抬起頭來,月光下,那是一張絕色的臉。兩道春山細眉之下,是蓋著濃密睫毛的眼睛,湛澄而明,牙排碎玉,唇點胭脂,卻含著一股子逼人的英氣。
女孩叫做李夢佳,生於建文四年,打小就長在懷玉山下的新楓莊內,除了懷玉山附近的兩個鎮子,再沒有去過別的地方。她在這個偏僻的小山莊裏,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也造就了她純樸天真的性格。
但到前日夜晚,一件大事突然將她平靜的生活打破。
父親李再德突然將她叫到內室,告訴她,他並不是他的生身父親。這個消息讓李夢佳大吃一驚,如墜夢中。
“我曾在建文帝的軍中作一名指揮使,建文帝事敗之後,便單身從亂軍中逃出。我夫人在雙方交戰中受驚,生下一個已死的女胎後,大出血而亡,主公建文帝又不知所蹤。家已破,國亦亡,我心再無牽掛,便孤身潛入燕王朱棣(即現在的永樂皇帝)的行宮,本欲刺殺朱棣,做一番留名青史的事,不料走錯了道路,來到朱棣三子朱高燧的府弟內宅。朱高燧一個月前方得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生得十分可愛。我看了十分喜歡,想起自己出生即亡的女兒,竟一時衝動,忍不住偷了一個孩子回來。”
聽此,李夢佳不禁啊的一聲,她已經有些明白了,但又實實不願相信:“爹爹,您說的那個孩子就是……”
“對,就是你。”李再德幹脆的語氣,驚得李夢佳隻是張嘴,卻說不出話來。隻聽李再德繼續道:“這兩個女嬰相貌酷似,隻是你嘴角左下邊有一顆紅痣,那個女嬰則在左眉之上有一顆紅痣。”
李夢佳已經聽到這裏,麵色更驚,嘴角左下邊的紅痣更顯得鮮明豔亮。但她仍不能相信。李再德拿出當年從朱高燧府中順手偷來的私章,上麵真真切切的刻著“高陽郡王”四個大字,不由李夢佳不信。(朱高燧當年為郡王)哭成了淚人的李夢佳表示不願貪圖榮華富貴,隻願陪爹爹在小山莊平平靜靜的生活,但李再德卻突然翻了臉,一定要她去南京尋找已經是趙王的生父朱高燧認父歸宗,最後竟將李夢佳趕了出來,當夜即讓她帶著比她大五歲的貼身丫環李小蓮上路。
臨走之時,李再德卻也落了淚,並送了她一塊極珍貴的紅白皮山流水羊脂玉。李再德讓她將此玉暗藏在身,決不能讓別人知道。這又不知是何緣故,難道這塊玉還含著什麼秘密不成?
李夢佳想到此,不由歎了一口氣,從懷裏摸索了一會兒,掏出一塊拳頭大小的白玉來。雖是白玉,但玉上卻斑斑點點布滿了指甲蓋大的紅色斑點。玉呈大大的山字形,每個紅色的斑點都被刻成一個羅漢。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刻工超凡脫俗。任李夢佳怎麼看,也看不出其中有什麼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