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看電影買東西(1 / 2)

說完兩人就一起走去了放映廳,因為是新片,考慮看的人多,這次是個大的放映廳。

和現代的舒適洋氣的放映廳不同,現在的電影還是老式的幕布投影。

進去就看到廳後麵有人在操作機器,機器轉動的聲音也很清晰,這種老電影以前在現代也見過。

農村有時會有人來放,不過這時候的是黑白的,現代是彩色的,清晰度也沒有顯得高。

進去找了個比較靠前的座位坐下,座位沒不是什麼椅子,就是普通的長條凳子,一條凳子上坐兩到三人。

這時候前排比較吃香,坐到後麵可能就會被前門人擋住看不清楚。

一場老的抗戰片看完,好多人都哭了,還有很多小年輕在大聲說,以後要當兵打鬼子之類的。

這時候剛解放十來年,家裏人多長輩都是經曆過戰爭的殘酷,平時也會和家裏小輩講講那過去的故事。

所以大家對小日子啥的還是很仇恨,對那段曆史也是銘記於心的。

看完電影顧承陽就帶著楊枝枝去了國營飯店,挺新奇的,雖然記憶裏來過很多次,但是對這個存在於年代小說中的國營飯店還是很感興趣。

可惜去了才發現這時候的國營飯店很簡陋,可能是饑荒年的原因。

前麵今日供應的小黑板上隻有少得可憐的幾個菜,葷菜更是一個都沒有。

隻見上麵寫著“今日供應:炒土豆,燉白菜,溜三鮮。主食:三合麵麵條,野菜包子,黑麵窩窩頭。”

經典的紅燒肉根本就沒有。看來今天是吃不到小說主角都愛的紅燒肉了。

最後兩人都點了一碗麵條,另外點了個溜三鮮。實在是看到有人點的窩窩頭和包子都是黑麵多,看起來黑黑的,看著就不好吃。

兩人家裏條件算好的了,家裏平時更不會虧待這唯一的獨苗苗。

除開有時候做給別人看要蒸點黑麵窩窩頭來掩人耳目外,最差的也能吃玉米麵混白麵的饅頭。

兩家長輩都是經曆過戰爭和饑荒的,更因為家裏因為饑荒餓死過人,所以平時都會未雨綢繆。

早在建房子的時候就在後院的牆根下挖了個地窖。

每年都會存夠夠家裏人吃三年的糧食,新糧出來再把陳糧換出來,哪怕虧損一點錢票這個習慣也一直保持著。

所以才會在這荒年過得算是吃喝不愁了。當然這都還沒有外人知道。

每次兩個奶奶也會和大家一起去搶購米糧,也會和鄰居一起哭訴家裏的糧食短缺。

奶奶說這叫財不露富,平時也不讓我們在外麵說家裏的夥食,這才順順當當的把這兩年過過來。

麵條好了,顧承陽去端過來,很簡單的清湯麵,沒有一點油花。

麵條也是黃黃的帶點黑,估計是玉米麵混了黑麵,還好估計為了麵條的柔韌性加了點白麵。

不過吃到嘴裏味道還不錯,過了一會兒溜三鮮好了。同樣是顧承陽去端來的。

所謂的三鮮就是土豆木耳白菜棒子,這三鮮也太假了。

不過也能理解,在這個饑荒年估計很多地裏都絕產了,人們為了能填肚子。